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腊

腊(臘)是什么意思

  • 腊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腊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腊ān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烹煮。《齐民要求·zhēng腤煎消法》:“腊白肉。”

  • 腊2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腊2là△

    【繁体字】:臘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腊2者之有膔胲,可散而不可散也。”(膔pí:牛胃。胲gāi:牛蹄。)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夫山居而谷汲者,腊2而相遗以水。”(lóu:祭名。遗wèi:赠给。)引申指岁末,年终。元稹《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》:“腊2尽残销春又归。”杜甫《白帝楼》:“腊2破思端绮。”②僧受戒后每度一年为一腊。法显《佛国记》:“比丘满四十腊2,然后得入。”③剑的两面刃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桃氏》:“桃氏为剑,腊2广二寸有半寸。”

    【说明】“腊”、“臘”在古代是音义各不相同的两个字,现在“臘”简化为“腊”。

  • 腊1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腊1xī△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干肉。《周易·噬嗑》:“噬腊1肉,遇毒。”(噬shì:咬。)又用作动词,晾成干肉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任公子得若鱼,离而腊1之。”(离:解剖开。)②干枯,干燥。《灵枢经·寒热病》:“毛发焦,鼻槁腊1。”也指皮肤因干燥而皲裂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(钱来之山)有兽焉,其状如羊而马尾,名曰羬羊,其脂可以已腊1。”(已:止,治愈。)③极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厚味实腊1毒。”

  • 腊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腊là

    【繁体字】:臘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夫山居而谷汲者,腊而相遗以水。[动]把肉晾干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然得而腊之以为饵,可以已大风、挛踠、瘘、疠,去死肌,杀三虫。

  • 腊1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腊1là

    从肉昔声,形声,,12画。①祭名。古代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称腊,后十二月称腊月腊1八|腊1梅△寒冬腊1月。②腊月或冬天腌制风干或熏干的肉类腊1味|腊1肠|腊1肉△熏腊1。

  • 腊2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腊2xī

    干肉。

    〈辨〉腊1本写作臘,从肉巤声,读là;声符巤,读liè。后来又写作臈,从肉葛声。而腊2,本读xī,为干肉义的本字。今通作腊◇注意:腊与蜡、猎同声符,但蜡今读à,猎读liè,不要读错。

  • 腊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腊là臘*臈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古代农历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祀。→②指农历十二月腊月|腊八。③腊月或冬天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(鱼、肉等)腊肉|腊鱼|腊味。

    另见xī。

  • 腊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腊xī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文〉干肉。

    另见là。

  • 腊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(臘)㈠là ①古时阴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腊祭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夫山居而谷汲者,𦝼腊而相遗以水。”②腊月或冬天腌制后风干的肉类。如:腊肠、腊肉。③剑的两刃。《集韵》:“腊,剑两刃也。”《考工记·桃氏》:“桃氏为剑,腊广二寸有半寸。”④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,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(雨期)三个月安居一处,结束后称为“一腊”。

    ㈡xī 〔形〕①干肉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布千疋,腊五百斤。”②〔引〕皮肤皴皱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钱来之山……有兽焉,其状如羊而马尾,名曰如羊,其脂可以已腊。”(臘和腊在古代是两个字。臘读là,腊读xī。汉字简化后合二而一,但在读音上仍保持两种读音。

  • 腊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