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棃

棃(棃)是什么意思

  • 棃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棃lí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力脂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來脂開三(來脂) 果名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黎 lí 郎奚切 來齊開四(來脂) 衆,多。黎民。

    漢·《竹邑侯相張壽碑》:棃烝殷,罔荒饑。

    漢·《太尉楊震神道碑》:于時群后卿士凡百棃萌靡不欷歔垂涕。

    漢·《桐柏淮源廟碑》:棃庶賴祉。

    漢·《高陽令楊著碑》:是以棃庶,愛若冬日,畏如秋旻。

    漢·《堂邑令費鳳碑》:棃儀瘁傷,泣涕連漉。

    南朝·梁徐勉《始興忠武王〔蕭憺〕碑》:公褰襜以化棃氓,張袖以納夷狄。

    剺 lí 里之切 來之開三(來之) 割裂。

    《管子·五輔》:是故博帶棃,大袂列,文繡染。〔尹知章云:棃,割也。丁士涵云:棃即剺字之假借。〕

    《淮南子·齊俗》:伐楩枬豫章而剖棃之,或爲棺槨,或爲柱梁,披斷撥遂;所用萬方,然一木之樸也。〔趙森甫云:按棃假借字,當作剺,兩字不同,而古多通用。〕

    《漢書·揚雄傳》:分棃單于,磔裂屬國。

    《後漢書·耿秉傳》:匈奴聞秉卒,舉國號哭,或至棃面流血。

  • 棃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