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谅

谅(諒)是什么意思

  • 亮通谅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亮通谅

    亮音liàng。亮和谅上古同属来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亮的本义是明亮。《六书故》卷八据唐本《说文》:“亮,明亮。”段注:“古人名亮者字明。”通谅。诚实;体谅,原谅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君子不亮,恶乎执?”(君子不讲究诚实,还能够持有什么呢?执,持,掌握。赵岐注:“亮,信也。”)

    《诗经·鄘风·柏舟》:“母也天只,不亮人只。”(妈妈呀,我的天哪!你真不体谅人呵!也、只,均是语助词。)王安石《与章参政书》:“书不逮意,想蒙恕亮。”(书信不能完全表达心意,想承蒙您宽恕原谅。)按:“原谅”义,是唐宋后产生的词义。

  • 谅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谅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谅lià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诚信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友直,友谅,友多闻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惟此党人之不谅兮。”(党人:指结党营私的人。)引申为无原则地守信,固执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。(匹夫匹妇:指普通百姓。)②相信。《诗经·鄘风·柏舟》:“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!”(只:语气词。)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我亦自谅,可得帷席之蔽如马狗也。”(帷席之蔽:指死后用帷席埋葬尸体。)引申为体谅,原谅。韩愈《岳阳楼别窦司直》:“忠鲠谁复谅。”(鲠:正直。)欧阳修《与刁景纯学士书》:“亦未必谅某此心也。”③料想。古诗《战城南》:“野死谅不葬。”《聊斋志异·陆判》:“大宗师谅不为怪。”④[谅阴ān]指帝王居丧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高宗谅谅,三年不言。”(高宗:指殷王小乙。)也作“谅闇ān”。《吕氏春秋·重言》:“高宗,天子也,即位,谅谅三年不言。”

  • 谅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谅liàng

    【繁体字】:諒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动]①体谅,原谅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望舅母容谅。欧阳修《与刁景纯学士书》:未必谅某此心也。②料想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:承信到临安,自谅前事年远,无人推剥。

  • 谅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谅liàng

    从言京声,形声,,1o画。①原谅谅解|谅察△体谅|见谅。②料想谅必|谅不见怪。

    〈辨〉谅的本义是言语信实,引申有原谅的意思,原谅别人意味着相信别人。

  • 谅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谅liàng諒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团体察并同情别人的处境或错误体谅|原谅|谅解|谅察。〇②预料;估计谅你也没有这么大本事|谅他也不敢。

  • 谅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㈠liàng ①信实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唯此党人之不谅兮。”②料想。如:谅不见怪。③原谅;谅解。如:体谅。④固执;坚持成见。《论语·灵公》:“贞而不谅。”⑤姓。东汉有谅辅。

    ㈡liáng 〔通〕“谅阴”,同“亮阴”。亦作“谅闇”、“梁闇”。帝王居丧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高宗谅阴,三年不言。”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