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(露)是什么意思
露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露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露-古代汉语字典
露lù
【释义】:
①露水。《诗经·召南·行露》:“畏行多露。”白居易《暮江吟》:“露似真珠月似弓。”引申为润泽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覆露万民。”②露天,在屋外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太仓之粟,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至腐败不可食。”(太仓:京都谷仓。陈:指陈旧的谷物。因:积压。)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草行露宿,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。”③显露,泄露。《论衡·对作》:“文露而旨直。”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事遂漏露。”④败坏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入其境,其田畴秽,都邑露。”⑤羸弱,疲惫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于是乎节宣其气,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。”(湫底:闭塞不通。)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诸侯见齐之罢露,君臣之不亲,举兵而伐之。”⑥通“辂”。车子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昔我先王熊绎,辟在荆山,荜露蓝蒌,以处草莽。”(辟:避。蓝萎:衣服破旧。)
露-常用古汉语字典
露lù
【释义】:
[名]①露水。白居易《暮江吟》: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斩荆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②露天。文天祥《指南录(后序)》:不得已,变姓名,诡踪迹,草行露宿,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避舍露宿三日。[动]显露。杨万里《小池》: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佛印绝类弥勒,袒胸露乳,矫首昂视,神情与苏、黄不属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粉面含春威不露,丹唇未启笑先闻。
露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露lù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洛故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來暮合一(來魚) 潤澤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路 lù
洛故切 來暮合一(來魚) 道路。
《詩·邶風·式微》:微君之故,胡爲乎中露。〔《列女傳·貞順篇》引作中路。王先謙云:路,正字;露,借字。〕
《周書·武帝紀上》:〔建德〕三年正月壬戌,朝群臣於露門。
露1-常用字详解字典
露1lù
餐从雨路声,形声,
,21画。①当接近地面的空气气温逐渐下降,略高于0℃时,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的水珠
露1水|露1珠△雨露1|霜露1。②用花、果、叶子等蒸馏,或在蒸馏液中加入果汁等制成的饮料
荷叶露1|果子露1|玫瑰露1。③没有遮蔽,在屋外的
露1天|露1营|露1宿△
露-常用字详解字典
露lòu
同露1④。用于口语
露丑露怯|露馅儿|露一手。
露-敦煌俗字典
露lù
敦研365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十五:“慈即甘露,甘露即慈。”
露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露lòu
【释义】:
义同“露”(lù)③,多用于口语
衣服破得露肉了|露着胳膊|露相|露脸|露馅儿|露一手|泄露|走露。
另见lù。
露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露lù
【释义】:
①
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草、木、土、石等物体上的水珠,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晚或清晨,通称露水
露珠|雨露|朝(zhāo)露|甘露。→②
在房屋、帐篷等的外面,没有遮盖
露宿|露营|露天。③
显现出;表现出
不露声色|露骨|裸露|暴露|流露。→④
用花、叶、药材等蒸馏,或在蒸馏液中加入果汁、药材等制成的饮料或化妆品
果子露|玫瑰露|露酒|花露水。
另见lòu。
露-汉字异读字典
露
㈠lù ①露水。②润。晁错《贤良文学对策》:“覆露万民。”③用花、果、药材等蒸馏而成或在蒸馏水中加入药料、果汁等制成的饮料。如:果子露。④露天:在屋外。如:露宿。⑤显露;泄露。杜甫《柳边》诗:“黄鹂不露身。”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事遂漏露。”⑥败坏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田荒室露。”⑦通“路”。《北周书·武帝纪上》:“朝群臣于露门。”⑧通“辂”。古代帝王所乘的车。⑨姓。汉代有露平。
㈡lòu 〔复〕显现出来。用于露财、露底、露头、露馅儿等复音词。
露-金瓶梅字典
露
(一)lù 《广韵》:说文曰,露,润泽也。 ……又露见也。 洛故切 遇合一去暮来
露水。 殿前玉女移香案,云际金人捧露盘。(三九1上4)
(二)lòu 得音同上。 显露,不加覆盖和遮掩。潘金莲又早向灯下除去冠儿,露着粉面油头。(五二1上9)
(又讹成:霞)
露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露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