沫(沫)是什么意思
沫-古文字通假字典
沫
(月明mo)通,雙聲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六十四卦·豐》九三:“豐其薠,日中見茉,折其右弓(肱),无咎。”今通行本《易》作:“豐其沛,日中見沬,折其右肱,无咎。”按茉應與沫通,沫又與沬通(《左傳·昭公八年》:“峂之世數未也。”《史記·陳杞世家》未作末;《公羊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謁也餘祭也夷昧也。”《左傳》“夷昧”作“夷末”)。《易》之沬又作昧,王弼注:“沬,微昧之明也。”高亨則讀為魅,謂日中見鬼魅也。
沫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沫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沫-古代汉语字典
沫mò△
【释义】:
①水名。在今四川。《说文》:“沫,水,出蜀西徼外,东南入江。”②唾液,唾沫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。”(呴xǔ:哈气。濡rú:浸润。)又指水上浮沫。杜甫《远游》:“竹风连野色,江沫拥春沙。”③尽,终止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芳菲菲而难亏兮,芬至今犹未沫。”钟嵘《〈诗品〉序》:“踵武前王,风流未沫,亦文章之中兴也。”(踵武:继承前人的事业。武,足迹。)
沫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沫mò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莫撥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明末合一(明月) 沫水。出蜀西徼外,東南入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末 mò
莫撥切 明末合一(明月) 竭,終止。
《楚辭》屈原《離騷》:芳菲菲而難虧兮,芬至今猶未沫。
沫-常用字详解字典
沫mò
从水末声,形声,
,8画。液体形成的小泡,沫子
泡沫|白沫|唾沫。
〈辨〉沫字从水末声,本义为河流名,即今四川的大渡河。后借用为泡沫字◇注意:沫不同于沬,沬读huì,本义为洗脸,以未为声符。
沫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沫mò
【释义】:
①
液体形成的聚集在一起的细泡
这牙膏不起沫|肥皂沫|口吐白沫|泡沫。→②
唾液
唾沫|口沫飞溅。
“沫”和“沬”(mèi)不同。“沫”字右边是“末”,“沫”字右边是“未”。沫,商朝的都城。
沫-汉字异读字典
沫
㈠mèi ①通“昧”。微暗。《易·丰》:“日中见沬。”②古地名。春秋时魏邑。在今河南淇县南。
㈡huì 〔通〕通“颒”。洗面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下》引《书·顾命》:“王乃洮颒水”。颜师古注:“洮,盥手也;颒,洗面也”。今《书·顾命》作颒。
沫-金瓶梅字典
沫
mò 《广韵》:水沫。 莫拨切 山合一入末明
水沫。 侭力向他口里吐了一口唾沫。(五十4上6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