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簸

簸(簸)是什么意思

  • 播通簸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播通簸

    播音bǒ。播,上古属帮纽月部;簸,上古属帮纽歌部。二字为双声通假。播的本义是播种。《说文》:“播,穜也。一曰布也。”(穜,“种”的本字。)通簸,摇,扬去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:“我盍姑亿吾鬼神,而宁吾族姓,以待其归。将焉用自播扬焉?”(我们何不姑且安定我们的鬼神,又使我们的百姓宁静,来等待他们的结果。哪里用象扬簸箕那样劳动自己呢?亿,安。归,结果。)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播鼗(táo)武入于汉,少师阳、击磬襄入于海。”(摇小鼓的武到汉水边上去了,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海边去了。鼗,拨浪鼓,一种两边系着小槌的小鼓。武、阳、襄,皆乐师名。)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鼓笑播精,足以食十人。”(使用小簸箕扬去土糠得到好米,也足够用来供十人食用。鼓,动词,簸。精,精米。)

  • 簸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㈠ bǒ ①扬去谷物中的糠秕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。”(箕:二十八宿之一,形似簸箕。)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簸之扬之,穅秕在前。”②颠动,摇动。白居易《新丰折臂翁》:“张弓簸旗俱不堪。”

    ㈡bò ③[簸箕]簸去谷糠的工具。《齐民要术·种槐柳楸梓梧柞》:“至秋,任为簸簸。”

  • 簸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簸bò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见“簸”㈡。

  • 簸1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簸1bǒ

    从箕皮声,形声,,19画。①用簸箕颠动,分离并扬去杂物簸1谷。②起伏动荡簸1荡△颠簸1。

  • 簸2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簸2bò

    簸箕:一种簸粮食或撮垃圾的器具。

    〈辨〉注意:在动荡不定的意义上,簸荡与波荡义略同,但前者重在不安,后者重在无定,亦有细别。簸2的读音bò,只用在簸箕一词上。

  • 簸-敦煌俗字典

    簸bǒ

    S.617《俗務要名林》:“簸箕。”

    P.3906《碎金》:“足簸:傅(博)我反,手列反。”

    S.5431《開蒙要訓》:“颺簸糠糩。”

    S.2144《韓擒虎話本》:“衾(擒)虎有令:簸旗大喊,旗亞齊入,若一人退後,斬刹(殺)諸將,莫言不道!”“蠻奴遂領軍三萬五千,直到衾虎陣面,一齊簸旗大喊,色(索)隋駕(家)兵事(士)交戰。”“道由猶言訖,簸旗大喊,一齊便入,此陣一擊,當時瓦解。”“直至隋駕(家)兵士陣前,簸旗大喊,便索交戰。”按:“簸”本爲篩子擺動之義,引申之而凡有擺動之義皆曰“簸”。“簸”字俗作“”從“手”旁者,以使其動作意義更爲突出也。

  • 簸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簸bǒ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上下颠动盛有粮食等的簸箕,分离并扬去其中的糠秕、沙土等杂物簸芝麻|把这堆粮食簸簸。→②指上下颠动颠簸。

    另见bò。

  • 簸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簸bò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义同“簸”(bǒ)①,只用于“簸箕”一词。参见“箕”。

    另见bǒ。

  • 簸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㈠bǒ ①作动词,指扬去谷米粒中的糠皮杂物。②摇动。如:颠簸。

    ㈡bò 〔语〕簸箕: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的器具。

  • 簸-金瓶梅字典

    (一)bǒ 《广韵》:簸扬。 布火切 果合一上果帮

    摇动。 那潘金莲又是颠唇簸嘴。(五三10上11)

    (二)bò 《广韵》:簸扬。 補过切 果合一去过帮

    簸米用的。 例见“菠”字条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