譬(譬)是什么意思
辟同譬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辟同譬
辟音pì。辟又假借为譬,比喻,打比方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,必自迩(ěr);辟如登高,必自卑。”(君子的处世为人之道,好象走远路一样,必须从近处开始;好比登临高处,必须从低处开始。迩,近。)《荀子·强国》:“今君人者,辟称比方则欲自并乎汤、武,若其所以统之,则无以异于桀、纣,而求有汤、武之功名,可乎?”(现在统治别人的国君,譬喻将自己跟商汤王、周武王并列,假如他所采取的施政措施跟夏桀王、商纣王没什么区别,然而想取得有商汤王、周武王的功绩和名望,难道可能吗?辟称,同譬称,譬喻。比方,比拟。统,综理,如立法施政等。)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有为者辟若掘井,掘井九仞而不及泉,犹为弃井也。”(做一件事情的人譬如打井,打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到泉水,仍然是一口废井。仞,长度单位,古以七尺八尺为一仞。)“比喻,打比方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言”写作“譬”。
按:以上这一大组古今字,意义上本没有明显的联系。从文字发展角度看,最初表示躲避、宠爱、跛、偏僻、开闢、譬喻的意义不曾造字,就假借一个“辟”字表示众多义项,后世为避免书面上的混淆,于是分别加不同的义符造了避、嬖、躄、僻、闢、譬等字,以示区别。
譬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譬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譬-古代汉语字典
譬pì
【释义】:
①打比方,比喻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譬彼舟流,不知所届。”(届:至,到。)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”(方:方法。)②通晓,理解。《后汉书·鲍永传论》:“若乃言之者虽诚,而闻之未譬。”又为晓谕。《后汉书·第五伦传》:“又譬诸外戚曰:‘苦身待士,不如为国。’”
譬-常用古汉语字典
譬pì
【释义】:
[动]比如,好比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譬之若良医,病万变,药亦万变。司马迁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公子喜士,名闻天下,今有难,无他端,而欲赴秦军,譬若以肉投馁虎,何功之有哉?司马迁《毛遂自荐》:夫贤士之处世也,譬若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
譬-常用字详解字典
譬pì
从言辟声,形声,
,20画。比喻;比方
譬如|譬喻|譬方△设譬。
譬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譬pì
【释义】:
①团打比方;比喻
譬喻譬如。→②
用作比方或比喻的事物
设譬|取譬。
统读pì,不读bǐ或pǐ。
譬-金瓶梅字典
譬
pì 《广韵》:说文,喻也。 匹赐切 止开三去真滂
①打比方。 譬如五谷,你春天不种下,到那有秋之时怎望收成?(五十2上6)
②举例。 譬如西门庆在那房里宿歇或吃酒吃饭、送甚汤水,俱经雪娥手中整理。(十一3上11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