岂(豈)是什么意思
岂同恺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岂同恺
岂音kǎi。岂的本义是快乐,和乐。《说文》:“岂,还师振旅乐也。”《诗经·小雅·蓼萧》:“既见君子,孔燕岂弟。宜兄宜弟,令德寿岂。”(已经见到了君子,他很安详和乐平易。宜作哥哥、作弟弟也合适,他有美德、高寿、和乐。孔,很。燕,安。岂弟,同恺悌,和乐平易。令,善,美。)《诗经·小雅·鱼藻》:“王在?在镐。饮酒乐岂。”(王在什么地方?在镐京。他在饮酒心中快乐。镐,镐京,西周都城。)《诗经·大雅·早麓》:“岂弟君子,求福不回。”(和乐的君子周文王,福自天降不搞邪道。回,通违,邪。)“快乐,和乐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心”写作“恺”。
几通岂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几通岂
几音qǐ。几,上古属见纽微部;岂,上古属溪纽微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几的本义是隐微。《说文》:“几,微也。”通岂,疑问副词,表反问,难道,怎么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“夫大国之人,不可不慎也,几为之笑,而不陵我?”(对待大国的人,是不能够不慎重的,难道被他们讥笑了而他们会不欺侮我们吗?陵,侵犯,欺侮。)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利夫秋豪,害靡国家,然且为之,几为知计哉!”(为对那些微小的事情有利,却损害了国家利益,然而还要做下去,难道是懂得计谋吗!)《史记·黥布列传》:“(黥)布欣然笑曰:‘人相我当刑而王,几是乎?’”(黥布高兴地笑着说:“有人给我相面,说我判罪黥刑后才做王,难道是这样吗?”)
岂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岂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岂-古代汉语字典
岂kǎi
【繁体字】:豈
【释义】:
见“岂(豈)”㈡。
岂-古代汉语字典
岂
【繁体字】:豈
【释义】:
㈠ qǐ ①副词。表示反问,可译为“难道”、“怎么”、“哪里”等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,吾宗也,岂害我哉?”(宗:同一宗族。)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日夜望将军至,岂敢反乎?”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?”(是:此,指死亡的危险。)②副词。表示测度,可译为“是否”、“是不是”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我东海之波臣也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?”
㈡kǎi ③同“恺”。和乐,快乐。《诗经·小雅·蓼萧》:“宜兄宜弟,令德寿岂。”(令:善,美好。)又《鱼藻》:“王在在镐,岂乐饮酒。”(镐hào:镐京,西周王都。)[岂弟]同“恺悌”。和乐平易。《诗经·大雅·旱麓》:“岂岂君子,求福不回。”(回:邪曲,邪僻。)又《洞酌》:“岂岂君子,民之父母。”
岂-常用古汉语字典
岂qǐ
【释义】:
[副]①表示反诘语气。难道,怎么,哪里。罗贯中《杨修之死》:岂敢违丞相之命乎?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?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岂合令郎君?②表示揣测、估计。或许,恐怕。《庄子·外物》: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《战国策·荆轲刺秦王》:日以尽矣,荆卿岂无意哉?
岂-常用字详解字典
岂qǐ
豈
篆
□,6画。副词。表示反问
岂但|岂非|岂敢|岂有此理。
〈辨〉豈字篆书为从壴省、耑省声,本义为军队得胜归来所奏的乐曲,后写作凯;豈借用为副词字。壴读zhù,象鼓形,详见鼓字下,鼓用来奏乐;耑读duān,详见端字下。一说为象形字,象鼓乐器,上部所饰羽葆歪斜,象示行进中奏乐之状。楷书讹变作豈,简化作岂,从豈省加己为声符。
岂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岂qǐ豈
【释义】:
①
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哪”“怎么”
岂能如此蛮横|岂有此理|岂敢|岂止。〇②
姓。
岂-汉字异读字典
岂
㈠qǐ ①犹言宁。难道。如:岂有此理。②犹言其。用于祈使句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大王岂辱裁之!”
㈡kǎi 〔通〕通“恺”。“岂乐”亦作“恺乐”。欢乐。《诗·小雅·鱼藻》:“岂乐饮酒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