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契

契(契)是什么意思

  • 契同锲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契同锲

    契音qiè。契的本义是券证,文卷。《说文》:“契,大约也。”由于上古的券证,法律条文等多用刀刻,故引申为刻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契,绝也。”《释名·释书契》:“契,刻也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緜》:“爱始爰谋,爱契我龟。”(于是计议,于是谋划;于是刻我的龟甲,占卜算卦。爰,于是,就。一说,前二个“爰”,语首助词,见《词诠》。)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”(船停下来了,从他刻了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求宝剑。)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故胡人弹骨,越人契臂,中国歃(shà)血也。”(所以北方人置酒于人头骨中互饮表示守信,南方人刻臂出血以示信用,中原人含血为盟。歃血,古时会盟,双方口含牲畜血以示信誓。)“刻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金”或“木”写作“锲”或“栔”。

  • 契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月溪qi)讀為潔(月見jie),叠韻,見溪旁紐

    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甲《詰咎》:“人毋(無)故而鬼取為膠(摎),是是哀鬼,毋(無)家,與人為徒,令人色柏(白)然毋氣,喜契清,不飲食。”

  • 契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月溪qi)或説讀為喫(月溪chi),雙聲叠韻

    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甲《詰咎》:“喜契清,不飲食。”《説文》新附:“喫,食也。”亦作吃。按《莊子·天地》:“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。”《藝文類聚》卷八四引“喫詬”作“契溝”。又按,亦有學者讀“契清”為“潔清”。參看本紐“契(4146)讀為潔”條。

  • 挈通契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挈通契

    挈音qì。挈,上古属见纽月部;契,上古属溪纽月部,二字为迭韵通假。挈的本义是悬持,提起。通契,契约,书契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今内史稻田租挈重,不与郡同,其议减。”(现在内史辖区稻田的租税,按契约规定较重,不跟各郡相同,大概要商议减少一些。内史,官名。颜师古注:“租挈,收田租之约令也。”)《隶释》卷十九卫觊《魏受禅表》:“书挈所录帝王遗事,义莫显于禅德,美莫盛于受终。”(文字记载的死去帝王遗留下的大事,意义没有比禅让的德行更显赫的,美名没有比承受帝位更盛大的。受终,承受帝位,语出《尚书·舜典》。)

  • 契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契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㈠ qì ①用刀刻。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:“爰契我龟。”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遽契其舟。”也指刻画、雕凿的工具。《周礼·春官·菙氏》:“菙氏掌共燋契,以待卜事。”干宝《晋纪总论》:“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。”引申指刻在甲骨等上的文字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②券契,符信。古代券契分为左右两半,双方各执其一以为凭信。《老子》第七十九章:“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。”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若合一契。”引申为盟约,要约。繁钦《定情歌》:“时无桑中契,迫此路侧人。”《魏书·鹿念传》:“契约既固,未旬,琮果降。”③符合,切合,投合。梁简文帝《南郊颂》:“圣人契其道。”陆机《演连珠》之三十六:“鼙鼓疏击,以节繁弦之契。”也指志趣投合的友人。陶潜《桃花源诗》:“愿言蹑清风,高举寻吾契。”④关键,契机。司空图《连珠》:“闻道三千,谁悟入神之契?”《策对》卷四:“《文选》……熟精选理之契,不根艺术之讥。”⑤领悟,体会。陶潜《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》:“寄意一言外,兹契谁能别?”慧能《坛经·顿渐品》:“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,不得契悟。”

    ㈡qiè△⑥[契阔]1.劳苦。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“白首甘契契。”2.久别。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范冉》:“行路仓卒,非陈契契之所。”3.相约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契契谈宴,心念旧恩。”⑦通“挈”。取,持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掎契司诈,权谋倾覆,未免盗兵也。”《汉书·毋将隆传》:“契国威器,共其家备。”

    ㈢xiè△⑧传说中尧的臣子,商的始祖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圣人有忧之,使契为司徒。”⑨通“楔”。楔子。《齐民要术·种葱》:“两耧重耩,窍瓠下之,以批契系腰曳之。”

  • 契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契qiè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见“契”㈡。

  • 契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契xiè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见“契”㈢。

  • 契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契qì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契约,合同。有左右两半,双方各执一半作为用时的凭证。施耐庵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,虚钱实契,要了奴家身体。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每览昔人兴感之由,若合一契。范晔《张衡传》:合契若神。[动]①投合,意气相合。罗贯中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。罗贯中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此吾同窗契友也。②刻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

  • 契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契qì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苦計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溪霽開四(溪祭) 大約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栔 qì 苦計切 溪霽開四(溪祭) 刀刻。

    《詩·大雅·緜》:爰始爰謀,爰契我龜。

    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墜於水,遽契其舟曰:是吾劍之所從墜。

    《淮南于·齊俗》:故胡人彈骨,越人契骨,中國歃血也。

  • 契-难僻字字典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㈠(qì)(略)。

    ㈡(xiè泄)①商代始祖名。亦作“”、“楔”。②姓。

  • 契1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契1qì

    大声,形声,,9画。①用刀刻契1刻。②刻的文字△书契1|殷契1。③合同;契约契1据|契1纸△地契1|文契1|卖身契1。④投合契1合|契1友△默契1|投契1。

  • 契2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契2xiè

    人名,传说为殷代的祖先,曾做过舜的大臣。

    〈辨〉契字从,本义为雕刻。读qià,义即为刻。

  • 契-敦煌俗字典

    契qì

    P.2173《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卷上》:“即色即空,契菩提於中道。”

    Φ096《雙恩記》:“討究真經度脫人,方契當時出家願。”

    S.610《啟顏錄》:“即共作券契,不得翻悔。”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契:正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契:持。”“右本音雖同字義各別例。”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契:相承用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
    P.3742《二教論》:“固知佛道,冥如符契。”按:此字下部比較特殊,是先寫“大”再改爲“廾”,但是又不像是塗改。

  • 契-汉语字源字典

    契qì

    甲 

    古文字的契字,右边是一把刀形,左边的一竖三横表示是用刀在一块小木条上刻下的三个记号。它形象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结绳记事之外的另一种主要记事方法——契刻记事。楷书的契字增加“木”旁,则表示这种契刻记事是以木条为材料的。后来“木”误写成“大”,就成了今天的“契”字。契的本义为刻,引申为符契,又引申为契约;用作动词,则有符合、投合之义。

    [契合]融洽、相符、投合。

    [契约]双方或多方同意订立的条款、文书。

  • 契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契qì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文〉用刀子刻契文|契刻。→②〈文〉刻在甲骨等上面的文字殷契|书契。③证明买卖、租赁、借贷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立契|地契|卖身契|契约|契据。→④符合;投合契合|相契|投契|默契|契友。

    另见xiè。

  • 契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契xiè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人名,传说是商朝的祖先,曾做过舜的大臣。这个意义不读qì。

    另见qì。

  • 契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㈠qì ①合同;证卷。如:地契。②意气相合;投合。如:默契、相契。③通“栔”。刻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遽契其舟。”

    ㈡xiè 〔专〕亦作“偰”、“离”。殷代的祖先,传说是舜的臣。

    ㈢qiè 〔复〕契阔:①劳苦;勤苦。《后汉书·傅毅传》:“契阔夙夜。”②谓久别的情愫。《后汉书·范冉传》:“行路仓卒,非陈契阔之所。”

  • 契-金瓶梅字典

    (一)qì 《广韵》:契约。 苦计切 蟹开四去霁溪

    ①契约。 乞孙寡嘴老油嘴把借契写差了。(四二8上8)

    ②投合。 亏了北京李大郎,养我在家为契友。(九十2上6)止有那范张结契,千里相从。(五五13上10)

    (二)qiè 《广韵》:契阔。 苦结切 山开四入屑溪

    〔契阔〕qiè kuò,久别。 各道契之情,分宾主坐下。(五一15下6)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