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(然)是什么意思
然同燃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然同燃
然音rán。然的本义是燃烧,引火点着。《说文》:“然,烧也。”徐铉注:“今俗别作燃,盖后人增加。”后来“然”被借为指示代词,这样,那样。“正义为借义所夺”,于是又加义符“火”,新造一个“燃”字。《墨子·备蛾传》:“两载之间一火,皆立待鼓音而然。”(两辆战车之间放置一个火堆,士兵们都站立着等待战鼓的声音,然后引火烧城门。)《墨子·备穴》:“以须
火之然也。”(以此等候炉火燃烧。
,通炉。)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凡有四端于我者,知皆扩而充之矣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”(凡是具有同情、羞耻、推让、是非之心这四种萌芽的人,如果懂得将它们扩充起来,便会象刚刚燃烧的火,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。)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“安国曰:‘死灰独不复然乎?’田甲曰:‘然,即溺之!’”(韩安国说:“燃烧后留下的灰烬难道不能再燃烧了吗?”田甲说:“燃烧了,立即撒尿熄灭它!”溺,通尿。)
然-古文字通假字典
然
(元日rɑn)讀為熱(月日re),月元陽入對轉,雙聲
郭店楚簡本《老子》乙簡一五:“喿(躁)
(勝)蒼(滄),青(靜)
(勝)然。”然通行本作熱。郭店楚簡《大一生水》簡二~三:“四時復相(輔)也,是以成倉(滄)然。倉然復相
(輔)也,是以成溼(濕)澡(燥)。”
然-古文字通假字典
然
(元日ran)
然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然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然-古代汉语字典
然rán
【释义】:
①燃烧。后来写作“燃”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”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然豆萁。”比喻鲜艳耀眼。《洛阳伽蓝记·正始寺》:“然目之绮,裂鼻之馨。”②正确,对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之言然。’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吴广以为然。”又为认为……正确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于是信然之,从其计,遂渡河。”又为应答之语,表示肯定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曰:‘然,诚有百姓者。’”③如此,这样。《吕氏春秋·用众》:“物固莫不有长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”王安石《伤仲永》:“父利其然也。”④便,就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。”又为乃,竟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封人曰:‘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,今然君子也。’”⑤连词。表示转折。但是,然而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王安石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》:“正论非不见容,然邪说亦有时而用。”⑥语气词。表肯定语气。相当于“焉”、“也”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《礼记·哀公问》:“寡人愿有言然。”⑦词尾。表示状态,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南有嘉鱼》:“南有嘉鱼,烝然罩罩。”(烝:众多。罩罩:鱼摆尾的样子。)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
然-常用古汉语字典
然rán
【释义】:
[动]①用同“燃”。燃烧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②认为正确。罗贯中《杨修之死》:植然其言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妻曰:“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”成然之。③表示肯定的回答。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:太后曰:“然。”[形]正确,对。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:吴广以为然。[代]表示近指。这样。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:天下物皆然。《孟子·寡人之于国也》:河东凶亦然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当时士大夫家皆然。[连]连接分句,表示转折。然而,但是,不过。《国语·勾践灭吴》:夫虽无四方之忧,然谋臣与爪牙之士,不可不养而择也。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然自后余多在外,不常居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然终无可奈何,故不可以反。[语气]①助比拟语气。常同前面的动词“如”、“若”等呼应。姚鼐《登泰山记》:而半山居雾若带然。②助终结语气。《论语·先进》: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[缀]附在形容词或副词之后,表示状态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虫宛然尚在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卒然边境有急,数千百万之众,国胡以馈之?
然-常用字详解字典
然rán
从火肰声,形声,
,12画。①是;对
不以为然。②如此;这样;那样
想当然|势所必然。③但是,表示转折
然而△事虽小,然不可忽。④作副词或形容词词尾
忽然|安然|飘飘然。
〈辨〉然字从火,本为燃烧的燃本字;后借用为虚词字,就为本义另造燃字,又加形符火。肰读rán,用为然字偏旁,字形有所讹变。
然-敦煌俗字典
然rán
敦研004(2-1)《優婆塞戒經》:“譬如攢(鑽)火,有燧有力,有乾糞草,然後得火。”
敦研004(2-2)《優婆塞戒經》:“是義不然,何以故?”
甘博003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卷第五:“然後乃遇大善知識,發菩提心。”
敦研020(9-2)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然後乃能於惡世中不謗是法。”
敦研185《佛說辯意長者子經》:“沐浴香湯,着王者之服,光相儼然,稱善無量。”
敦研178《佛說幻士仁賢經》:“白佛言:‘唯然,世尊!’”
敦研018《佛說阿難律經》:“令汝檀越,佈施呪願,敬慎肅然。”
Φ096《雙恩記》:“忽然聞道‘如是我聞’,大眾方知是阿難。”按:前一“聞”字原卷如此(
),《敦煌變文校注》錄作“間”,未確。
S.2073《廬山遠公話》:“從此阿孃大命轉然。”
P.3627+P.3867《漢將王陵變》:“玉漏相傳,二更四點,臨入三更,看看則是斫營時節。項羽帳中盛寢之次,不覺精神恍忽,神思不安,
然驚覺,遍體汗流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從散火。左不須火。”“右各依脚注。”“然:燒然字亦用此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按:顏元孫《干祿字書》:“燃然:然燒字。上通,下正。”
P.2299《太子成道經》:“不經旬月之間,便則夫人有孕。然雖懷任,卻乃愁憂。”
P.3757《燕子賦》:“自誇僂儸,得伊造作:‘耕田人打兔,蹠履人喫臛。古語分明,果然不錯。’”
然-汉语字源字典
然rán
篆
然字从火从肰,肰字又由犬、肉会意,指狗肉,故然字的本义是指用火烧烤狗肉,泛指燃烧,当即“燃”的本字。然在后世典籍和口语中,多用作连词、副词以及副词或形容词的后缀,又表示如此、是、对、不过、但是等义。
然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然rán
【释义】:
①
指上文所说的情况,相当于“这样”“那样”
不尽然|理所当然|使然。→②词的后缀。附在副词或形容词的后面,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
忽然|偶然|默然|飘飘然。→③
〈文〉连接分句,表示转折,相当于“然而”“但是”
先生虽已逝世,然其敬业之精神将永留人间。→④
对;正确
不以为然。
然-金瓶梅字典
然
(一)rán 《广韵》:语助。又如也,是也。 如延切 山开三平仙日
①代词,这样。 要不然也费手。(五二14上4)
②形容词词缀。 被伯爵猛然大叫一声,推开门进来。(五二12下8)怎不叫人心中惨然。(四九7下6)
(二)当作“在”zài,草写形近讹。 只怕劳碌着你,俺每去了,你自然侧侧儿罢。(七九15下1)
浩然-历代避讳字汇典
浩然hào rán
盛唐诗人孟氏名浩然。
〔改称〕〈亭名〉《新唐书·孟浩然传》云:“初,王维过郢州,画浩然像于刺史亭,因曰‘浩然亭’。咸通中,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,更署曰‘孟亭’。”
皮日休《郢州孟亭记》云:“先是亭之名取先生之讳,(郑)公曰:‘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刺史前邪?’命易之以先生姓。日休时在宴,因曰……书名曰贬,书字曰贵,况以贤者名署于亭乎!君子是以知公乐善之深也。”(1)
然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然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