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(柴)是什么意思
柴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柴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柴-古代汉语字典
柴
【释义】:
㈠ chái ①小的零散木头。《吕氏春秋·季冬》:“乃命四监,收秩薪柴。”(四监:指四监大夫。收:收缴。秩:常。)引申为烧柴祭天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东巡守,至于岱宗,柴。”《礼记·大传》:“柴于上帝。”这个意义后来写作“祡”。
㈡zhài ②编木而成的栅槛,营寨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内支盈于柴栅。”(支盈:塞满。)《三国志·吴书·甘宁传》:“羽闻之,住不渡,而结柴营。”又用作动词,以柴栅保护。《淮南子·道应》:“柴箕子之门。”③堵塞,关闭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。”(趣舍:趋向或舍弃。)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路。”
㈢cī ④[柴池]参差不齐的样子。《管子·轻重甲》:“请以令高杠柴柴,使东西不相睹,南北不相见。”字又作“柴虒”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柴柴参差,鱼颉而鸟
。”(颉xié:向上游。
háng:向下飞。)
柴-古代汉语字典
柴cī
【释义】:
见“柴”㈢。
柴-古代汉语字典
柴zhài
【释义】:
见“柴”㈡。
柴-常用古汉语字典
柴chái
【释义】:
[名]柴火,木柴。叶绍翁《游园不值》: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。施耐庵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回来收拾了行李,还了房宿钱,算清了柴米钱,只等来日天明。
柴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柴chái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士佳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牀佳開二(從支) 小木散材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柴 chái
士佳切 牀佳開二(從支) 燒柴焚燎以祭天神。
《書·堯典下》歲二月,東巡守,至于岱宗,柴。〔鄭玄注云:柴一作祡。《説文》引作祡。〕
寨 zhài
犲夬切 牀夬合二(心職) 用於防守的栅欄、籬障。
《莊子·外物》:柴生乎守。
曹植《鰕
篇》:燕雀戲藩柴,安識鴻鵠遊。
柴-通假字小字典
柴cháì
士佳切(崇佳开二) 崇支平
小木散柴。木柴。
(一)通“塞”sè 苏则切(心德开一) 心职入 闭塞。
柴生乎守。(《庄子·外物》)——闭塞产生于拘执不化。〔唐成玄英《疏》:“柴,塞也。守,执也。域情执固而所造不通。”〕
(二)通“寨”(砦)zhài 犲夬切(崇夬开二) 上古音缺 用于防守的栅栏篱障。引申为军营。
燕雀戏藩柴,安识鸿鹄游。(三国·魏《曹子建集》六《鰕铺篇》诗)——燕子、雀儿在篱障上嬉戏,怎么能懂得大雁、天鹅的高飞远举。
羽闻之,住不渡,而结柴营。(《三国志·吴书·甘宁传》)——关羽听到所说的情况,便稳住阵不渡江了,而结营下寨。〔羽:关羽。〕
柴-常用字详解字典
柴chái
从木此声,形声,
,10画。①柴火
柴草|柴门|柴油△木柴|劈柴△干柴烈火。②方言。干瘦;不松软。
柴-敦煌俗字典
柴chái
S.2614《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》:“長蛇晈晈三曾(層)黑,大鳥崖柴兩翅青。”
柴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柴chái
【释义】:
①
烧火用的草木、庄稼秸秆等
往灶里添把柴|上山打柴|柴米油盐|柴草|木柴。〇②
〈方〉又干又瘦
老人病得很重,人都变柴了|骨瘦如柴。→③
〈方〉纤维粗而多,嚼不烂
肉柴了不好吃。〇④
姓。
“骨瘦如柴”的“柴”,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》推荐使用,不要写作“豺”。
柴-汉字异读字典
柴
㈠chái ①柴火。如:木柴。②烧柴祭天。《书·舜典》:至于岱宗柴。”③姓。
㈡zì 〔通〕通“㧘。”堆积物。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:“助我举柴。”
㈢zhài 〔通〕通“寨”、“砦”。守望的营垒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柴生于守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甘宁传》:“关羽结柴营。”
柴-金瓶梅字典
柴
(一)chái 《广韵》:薪也。 士佳切 蟹开二平佳崇
柴薪。 或探探瓮中无米,囤内少柴。(八11下8)
(二)当作“架”jià,形近讹。 大官人,你看花子自家倒了柴,说他是花子。(六十6上6)
火柴头-历代避讳字汇典
火柴头huǒ chái tou
《鸡肋编》卷上曰:“真州多回禄,(1)故讳‘火柴头’。”
柴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柴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