梢(梢)是什么意思
梢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梢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梢-古代汉语字典
梢
【释义】:
㈠ shāo ①竿,木棍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饰玉梢以舞歌。”《淮南子·兵略》:“曳梢肆柴。”②树枝的末端。杜甫《送韦郎司直归成都》:“为问南溪竹,抽梢合过墙。”引申为事物的末端。《宋史·宋琪传上》:“阵梢不可轻动。”此指阵尾。柳宗元《游朝阳岩遂登西亭》:“扁舟枉长梢。”此指船舵尾。③桶。《八琼室金石补正·宋君山铁梢款》:“孟府十位铸到铁梢壹样贰只。”④通“箾”。击。宋玉《风赋》:“梢杀林莽。”(梢杀:击毁。)⑤[梢梢]1.形容风声。鲍照《野鹅赋》:“风梢梢而过树。”2.挺拔的样子。谢朓《酬王晋安》:“梢梢枝早劲。”
㈡xiāo ⑥冲激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匠人》:“梢沟三十里而广倍。”
梢-古代汉语字典
梢xiāo
【释义】:
见“梢”㈡。
梢-常用古汉语字典
梢shāo
【释义】:
[名]①树枝的末端。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:柳条将舒未舒,柔梢披风。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茅飞渡江洒江郊,高者挂罥长林梢,下者飘转沉塘坳。②事物的末尾。施耐庵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,打得眼睖缝裂,乌珠迸出,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总编一根大辫,黑亮如漆,从顶至梢,一串四颗大珠,用金八宝坠角。
梢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梢shāo
【中古音】:
ㄕ幺
【上古音】:
所交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山肴開二(心宵) 梢木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旓 shāo ㄕ幺 所交切 山肴開二(心宵) 旌旗之旒。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揚左纛(dú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),被雲梢。〔顔師古云:梢與旓同。〕
箾 shāo ㄕ幺 所角切 山覺開二(心宵) 打擊。
《漢書·揚雄傳》:屬堪輿以壁壘兮,梢夔魖(kuí xū鬼怪)而抶獝狂。
《文選》宋玉《風賦》:蹷(jué動)石伐木,梢殺林莽。
消 xiāo ㄒㄧㄠ 相邀切 心宵開四(心宵) 冲激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匠人》:梢溝三十里而廣倍。〔注引鄭衆云:梢溝,謂水潄齧之溝。〕
梢-常用字详解字典
梢shāo
从木肖声,形声,
,11画。①树木的末端
梢头△树梢。②物体的末尾或时间的尽头
盯梢|眉梢|下梢。
〈辨〉注意:梢、稍形符不同,稍字从禾;树梢、末梢字不能写作稍,稍微、稍许字不能写作梢。稍,详稍字下。
梢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梢shāo
【释义】:
①
树枝的末端
树梢|枝梢|柳梢|梢头。→②
长条形东西较细的一头
喜上眉梢|辫梢|头发梢|扁担梢。
梢-金瓶梅字典
梢(稍)
shāo 《广韵》:船舵尾也,又枝梢也。 所交切 效开二平肴生
①树梢。 夜夜蝉蜎在柳梢。(七12上4)
②捎带。 嗔道把忘八舅子也招惹将来,却一早一晚教他好往回传梢话儿。(六一9上3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