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(史)是什么意思
史-古文字通假字典
史
(之山shi)讀為使(之山shi),雙聲叠韻
殷墟甲骨文及周初金文無使字,戰國秦詛楚文始有使字作
。又戰國中山王
方壺“
(舉)孯(賢)
能”,字从辵,大概與出使有關,唯銘用支使義。史字與事、吏同字。卜辭使節之使,皆作史。沈之喻《試論卜辭中的使者》説其事甚詳。《合集》五六三五:“……卜,亘貞……東史來。”《合集》五六三六:“貞,我西史亡。”《合集》九一四:“貞,在北史有獲羌。貞,在北史亡其獲羌。”《合集》五六四五又有“南史”殘文。沈氏引陳夢家説,謂東南西北四使是殷王朝派往四方的使者。《合集》五五一二:“貞·勿立史于南。”《屯南》三二五九又稱“王史”。卜問立史的卜辭,《合集》五五〇六:“壬辰卜,貞,立三大史,六月。”《林》二·一一·六:“辛亥卜,爭貞,收為衆人立大史于西奠倠。”胡厚宣説,立史時還要舉行祭祀,如武丁卜辭稱:“……卜,爭……□尞告立史。”(山東博物館舊藏)卜辭還有稱王派使者去某地或某方國者。《合集》七三三七:“……史人于
。”《合集》六三五七:“貞,史人于沚。”“史人”者除王外尚有王婦及貴族。《合集》六五六八:“……各貞,婦好史人于眉。”按史亦多見於西周金文,作為職官名其情况相當複雜。其職能有代王視察,參與策命儀式,還有參加戰爭的,出使者僅其使命之一。前列卜辭可能僅指這種情況。又史牆盤:“雩武王既犸殷,咀(微)史剌(烈)且(祖)迺來見武王。”
甗:“師
(雍)父史事于慙侯。”中甗:“余令女(汝)史小大邦。”叔坭:“王姜史叔事于大保。”又睡虎地秦簡《為吏之道》:“將發令,索其政(正),毋發可異史煩請。令數(究)環,百姓榣(摇)貳乃難請。”要求官吏命令正確,勿使百姓因有疑問而反覆請問。按《漢書·杜延年傳》:“少府史樂成。”顔師古注:“史或作使字。”
史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史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史-古代汉语字典
史shǐ
【释义】:
①古代官名。夏、商、周三代史官职责广泛,替王室记录时事、拟定文告、主持占卜和祭祀、管理典籍等。汉代起史官专职掌典籍和写史书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》:“夏殷已上,左史记言,右史记事,周则太史、小史、内史、外史、御史,分掌其事。”②记载历史的书籍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天下旧法世传之史,尚多有之。”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至于记事之史,系年之书……。”③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(经、史、子、集)中的一类,包括史书、诏令、奏议、传记、地理、职官、政书、史评等。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出入经史百子。”④文辞繁多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文胜质则史。”《仪礼·聘礼》:“辞多则史,少则不达。”
史-常用古汉语字典
史shǐ
【释义】:
[名]①古代负责记录帝王言行和国事的史官。范晔《张衡传》:自去史职,五载复还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是良史也。②记载历史的书。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》序:如史载田横事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。袁枚《祭妹文》: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。
史-常用字详解字典
史shǐ
甲
金
篆
□,5画。①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
左史|右史|女史。②记载历史的书
野史|稗史△经史子集。③历史
史册|史籍△近代史|世界史。
〈辨〉史字甲骨文象手持一种狩猎工具之形,其工具大约是在棍棒上绑上石片类重物。在原始社会,狩猎曾经是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,所以制史字表示狩猎活动的领导者,后来泛指官员。史字和吏、事、使三字甲骨文字形略有不同,但示意方式是一致的,详吏字下。金文、篆书形体也无大变,楷书作史。
史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史shǐ
【释义】:
①
古代官府中掌管卜筮、记事等职务的官员
太史|左史|右史。→②
历史,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进程,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某种经历
社会发展史|青年运动史|先秦史|发家史。→③
记载历史的文字;研究历史的学科
有史以来|史前时期|《二十四史》|文史哲。〇④
姓。
史-金瓶梅字典
史
(一)shǐ 《广韵》:史籍。说文作㕜,记事者也。 疎士切止开三上止生
①史官。 史官有诗叹曰。(一2上2)
②史书。 卿幕(莫)宾(负)立金石、铭钟鼎、向青史标题姓字香。(七一5下2)
(二)当作“吏”lì,形近讹。 同廊史何不违,带领二三十好汉……在于杏花庄大酒楼下。(九十1下6)
史-历代避讳字汇典
史shǐ
唐李竦,父名史。
〔迁职〕 《册府》卷八六三云:“李竦除鄂州刺史,兼御史中丞、鄂岳等州都团练观察使。竦以父名史,上疏陈让,乃以为简较左散骑尝侍,(1)知鄂州事,使如故。”
王史-历代避讳字汇典
王史wáng shǐ
清乾隆朝进士王廷兰(字畹香),原名史。
《明斋小识》卷五云:“王畹香史己酉会试,掇巍科,殿试名列二甲。后挑选,王大臣嫌其名,屏而弗用。因改廷兰,得诠选作知县。”
彦按:此盖“史”音近“死”,而大臣又姓王,故嫌之。
史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史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