毚(毚)是什么意思
毚-古文字通假字典
毚
(談牀chan)讀為纔(之從cai),牀從準雙聲
沙市周家臺出土線圖有記時詞語“毚旦”及“日毚入”。彭錦華、劉國勝文《沙市周家臺秦墓出土線圖初探》説毚讀為纔,始也。按《説文》:“纔,帛雀頭包也。一曰微黑色如紺。纔,淺也。讀若讒。”段玉裁注:“……江沅曰今用為才字,乃淺義引伸。”由此例看,秦時已有才義。《廣韻》纔有所銜、昨哉、昨代三切,後二音同才。
毚-古文字通假字典
毚
(談牀chan)讀為讒(談牀chan),雙聲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乙本卷前古佚書《十六經·成法》:“夫是故毚民皆退,賢人减(咸)起,五邪乃勞,年(佞)辯乃止。”毚讀為讒,《説文》:“讒,譖也。”
毚-古代汉语字典
毚chán
【释义】:
狡兔。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跃跃毚兔,遇犬获之。”
毚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毚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