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678-747)唐代书法家。字泰和,扬州江都(今属江苏)人。官至汲郡、北海太守。世称“李北海”。工文,长于碑颂。善行书,笔力沉雄。有碑刻《麓山寺碑》等存世。原有集,已佚,明人辑有《李北海集》。
李 [ lǐ ] 1. 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。 如 李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李。李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 2. 姓。 3. 通“理”。(➊古代狱官,法官。➋道理,规律。➌惩治。➍星名。)
邕 [ yōng ] 1. 古同“雍”,和睦,和谐。 2. 古同“壅”,堵塞。 3. 〔~江〕水名,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。 4.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别称。
人名。(西元678~747)字泰和,扬州江都(今江苏省)人,为李善之子。唐代书法家。玄宗时任北海太守,世称为「李北海」。为人刚正不屈,后为李林甫所害。精书法,初学王羲之,复自成一格。擅以行楷写碑,笔力雄浑,风骨劲拔。有《李北海集》,碑刻有〈麓山寺碑〉、〈李思训碑〉等。
李邕(678~747),即李北海,也称李括州,唐代书法家。字泰和,汉族,广陵江都(今扬州江都区)人,一说江夏(今湖北武昌)人。其父李善,为《文选》(梁萧统编选)作注。
李邕少年即成名,后召为左拾遗,曾任户部员外郎、括州刺史、北海太守等职,人称“李北海”。李邕为行书碑法大家,书法风格奇伟倜傥,李后主说:“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。”《宣和书谱》说:“邕精于翰墨,行草之名由著。初学右将军行法,既得其妙,乃复摆脱旧习,笔力一新。”传世碑刻有《麓山寺碑》、《李思训碑》等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