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学文化 > 唐宋八大家十大家之说

唐宋八大家十大家之说

国学文化2025/7/18 9:47:34浏览次数:

唐宋八大家十大家之说

明茅坤本唐顺之之意,集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、王安石等家之文,为《八大家文钞》,清储欣增李翱、孙樵,为十大家文集。


关于“唐宋八大家”与“十大家”之说,其核心是古代散文领域的代表性文人评选,但二者的范畴和背景有所不同。以下是详细解析:


一、唐宋八大家

1. 起源与确立

  • 明代茅坤编选《唐宋八大家文钞》(1579年),首次明确将八位散文家并称,成为后世公认的权威名单。

  • 入选标准:以古文运动为核心,推崇“文以载道”、反对六朝骈俪文风,强调散文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统一。

2. 八大家名单

  • 唐代2人

    • 韩愈:古文运动领袖,提倡“陈言务去”。

    • 柳宗元: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散文著称,如《永州八记》。

  • 宋代6人

    • 欧阳修:北宋文坛领袖,革新文风(如《醉翁亭记》)。

    • 苏洵、苏轼、苏辙(“三苏”):苏轼成就最高(《赤壁赋》),苏洵以政论见长,苏辙擅策论。

    • 王安石:政论犀利(《答司马谏议书》)。

    • 曾巩:风格平实质朴(《墨池记》)。

3. 影响

  • 成为元明清散文学习的典范,尤其是科举考试的范本。

  • 清代桐城派(如方苞、姚鼐)进一步推崇八大家传统。


二、唐宋十大家

1. 起源与争议

  • 清代学者扩充:部分文人认为八大家未能涵盖唐宋散文全貌,故增补两人,形成“十大家”之说,但未形成广泛共识

  • 常见增补人选

    • 唐代李翱、孙樵:韩愈弟子,继承古文运动思想。

    • 宋代范仲淹、司马光:范仲淹(《岳阳楼记》)以文载道,司马光(《资治通鉴》序)擅史论。

2. 十大家名单(示例)

  • 唐代4人:韩愈、柳宗元、李翱、孙樵。

  • 宋代6人:欧阳修、三苏、王安石、曾巩,另加范仲淹或司马光。

3. 评价

  • 支持者:认为增补者如李翱、范仲淹的散文成就被低估。

  • 反对者:八大家已代表唐宋散文巅峰,增补可能稀释权威性。


三、关键区别

对比项 唐宋八大家 唐宋十大家
确立时间 明代(茅坤定型) 清代(非官方扩充)
权威性 广泛公认 争议较大,流传不广
核心标准 古文运动主线 兼顾政治、史学等多元成就
文学史地位 散文正统典范 区域性/学派性认可

四、总结

  • 八大家是文学史主流定论,代表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与古文运动的传承。

  • 十大家是清代学者的局部修正,反映对散文范畴的拓展,但未被普遍接受。

  • 建议:研究或引用时优先以“八大家”为准,若涉及十大家需注明其学术争议性。

若需进一步分析某位作家的散文特色或古文运动背景,可深入探讨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