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谓断代史始于何时何人
断代史是指以某一朝代或特定历史时期为断限、单独记载其历史的史书体裁,与“通史”(如《史记》)相对。其始于中国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《汉书》,具体如下:
一、断代史的开创者与时间
-
作者:东汉·班固(32—92年),其父班彪曾作《史记后传》,班固在此基础上耗时20余年编撰《汉书》。
-
成书时间:东汉明帝至和帝时期(约1世纪中叶),后由其妹班昭续补未完成部分。
-
名称由来:因专记西汉一朝(公元前206年—公元23年),故称《汉书》,确立“一朝一史”的断代模式。
二、断代史的特点
-
时间范围明确:仅记录单一朝代兴衰,如《汉书》限西汉,《后汉书》限东汉。
-
体例继承与调整:
-
沿用《史记》纪传体(本纪、表、志、列传),但取消“世家”,改“书”为“志”。
-
新增《刑法志》《地理志》《艺文志》等,强化典章制度记载。
-
-
官方色彩浓厚:后世断代史多由朝廷主导修撰(如《明史》),而《汉书》是首部私人修撰的断代正史。
三、为何始于班固《汉书》?
-
时代需求:
-
西汉灭亡后,东汉王朝需要系统总结前朝治乱经验,确立自身正统性。
-
司马迁《史记》止于汉武帝,西汉后期历史需补续。
-
-
班固的史学观:
-
批评《史记》将汉朝“编于百王之末,厕于秦项之列”(《汉书·叙传》),主张尊汉为独立断代。
-
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,强调“宣汉”(彰显汉朝功业)。
-
四、断代史的影响
-
成为正史主流:后世“二十四史”中除《史记》《南史》《北史》外,均为断代史(如《三国志》《明史》)。
-
局限性:
-
易受官方意识形态束缚(如《汉书》回避王莽改制细节)。
-
割裂朝代间联系,难以呈现历史整体脉络。
-
五、补充说明
-
《汉书》并非最早的断代史尝试:西汉陆贾《楚汉春秋》仅记秦末至汉初,但体例不完善,未被视作成熟断代史。
-
断代史的变通:南朝李延寿《南史》《北史》打破朝代界限,按南北朝大区域编史,属“断代通史”。
总结
断代史始于东汉班固《汉书》,其以纪传体专记西汉一朝,奠定了后世正史“一朝一修”的传统。这一体裁因契合王朝政治需求而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主流,但也因割裂历史连续性受到后世学者(如章学诚)的批评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