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谬不然


指非常错误;实际完全不是这样。

成语分解

读音(dà,dài,tài), 大部,共3画

㈠ 大 [ dà ]

①.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 如: 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
②. 指大小的对比。 如: 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
③. 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 如: 大局。大众。

④. 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 如: 不大高兴。

⑤. 年长,排行第一。 如: 老大。

⑥. 敬辞。 如: 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
⑦. 时间更远。 如: 大前年。

⑧. 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
⑨. 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 如: 大概。大凡。

㈡ 大 [ dài ]

①. 〔~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
②. 〔~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
㈢ 大 [ tài ]

①. 古通“太”。

②. 古通“泰”。

读音(miù), 讠部,共13画

①. 错误的,不合情理的。 如: 荒谬。谬论。谬传(chuán )。谬误。

②. 差错。 如: 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

读音(bù,fǒu), 一部,共4画

㈠ 不 [ bù ]

①. 副词。

②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 如: 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③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 如: 不,我不知道。

④. 用在句末表疑问。 如: 他现在身体好不?

㈡ 不 [ fǒu ]

①.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
读音(rán), 火部,共12画

①. 对,是。 如: 然否。不然。不以为然。

②. 以为对,答应,信守。 如: 然纳(以为对而采纳)。然诺(许诺,信守诺言)。

③. 这样,如此。 如: 当然。然后。然则。

④. 表示一种语气(①表决定,犹焉,如“寡人愿有言~”;②表比拟,犹言一般,如“如见其肺肝~”)。

⑤. 用于词尾,表示状态。 如: 显然。忽然。飘飘然。

⑥. 同“燃”。

成语概况

拼音: dà miù bù rán

注音: ㄉㄚˋ ㄇㄧㄡˋ ㄅㄨˋ ㄖㄢˊ

繁体: 大謬不然

感情 贬义成语

近义词: 大错特错   荒谬绝伦   荒诞不经

反义词: 千真万确   合情合理   无庸置疑   天经地义   不刊之论

  • 组合 ABCD式
  • 结构 偏正式
  • 感情 贬义
  • 年代 古代
  • 热度 常用

成语意思

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,务一心营职,以求亲媚主上。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!”
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
例子:从表面看,似乎既称红军,就可以不要党代表了,实在大谬不然(《毛泽东选集 井岗山的斗争》)

故事: 西汉时期,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因汉将李陵攻打匈奴失败被迫投降一事,为李陵说了情,遭到了宫刑并被关入大牢,面对这奇耻大辱,他只好给好友任安写信倾诉他的不幸:“身非木石,独与法吏为伍。”自己的忠心反而受摧残,真是大谬不然。

成语解释

【释义】

谬,错误。“大谬不然”指大错特错,与事实完全不符。语出汉・司马迁〈报任少卿书〉。△“奋不顾身”、“戴盆望天”

【典源】

汉・司马迁〈报任少卿书〉(据《汉书・卷六二・司马迁传》引)

仆少负不羁之才,长无乡曲之誉,主上幸以先人之故,使得奉薄技,出入周卫之中。仆以为[1],故绝宾客之[2],忘室家之业,日夜思竭其[3]之材力,务壹心[4],以求亲媚于主上,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。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,素非相善也,趣舍异路,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。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,事亲孝,与士信,临财廉,取予义,分别有让,恭俭下人,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。其素所畜积也,仆以为有国士之风。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,赴公家之难,斯已奇矣。今举事壹不当,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,仆诚私心痛之。

注解

[1]戴盆何以望天:头戴著盆子,如何能望见天空?比喻行动与目的相违背,绝不能达到目的。见“戴盆望天”。

[2]知:相交。

[3]不肖:不才,自谦之词。

[4]营职:工作。

【典故】

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是太史令司马谈之子,在父亲过世后继承父志,继任太史令,从事编载史事兼掌天象历法的工作。武帝天汉二年,李陵带兵五千力战匈奴十余万人,后因寡不敌众,力竭而降,使得武帝大为光火,下令诛其全家。司马迁出面为他辩护,也因而触怒了武帝,被捕下狱并处以腐刑。出狱后转任中书令,决心效法先贤在逆境中愤发的精神,完成太史公书,即现在的《史记》。司马迁受刑后,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写了封信给他,告诉他贤臣应有的作为。司马迁看了后也回信,陈述对李陵之事的观点以及受辱的经过。并说自己一向对皇帝忠心耿耿,努力做好应尽的职责,却发生这种“大谬不然”的事,情何以堪?决定学习屈原、左丘明、孙武等古人,发愤著书,以成一家之言。“谬”是错误的意思,“大谬不然”指事情十分荒谬,错得离谱。后来“大谬不然”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指大错特错,与事实完全不符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汉书・卷六二・司马迁传》引汉・司马迁〈报任少卿书〉:“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,故绝宾客之知,忘室家之业,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,务壹心营职,以求亲媚于主上,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。”(源)
  • 02.明・海瑞〈赠罗近云代丈定安田序〉:“余喜之,谓事行可立见也。迟而今日,则又大谬不然。”
  • 03.《明史・卷一二七・李善长列传》:“藉令欲自图不轨,尚未可知,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,则大谬不然。”
  • 04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○回:“老爷一听这句话,只急得局促不安,说道:『啊!太太,你这句话,却讲得大谬不然了!』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大错特错,与事实完全不符。

类别用在“愚昧荒诞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过去的人们一直认为太阳绕地球转动,其实大谬不然

大家都以为老王很有钱,其实大谬不然,他只不过装阔罢了。

有的人以为大学毕业就不必再读书了,这是一种大谬不然的想法,人生应该活到老学到老!

他那种靠祖产不愁吃穿的生活态度,我以为大谬不然,人生本来就该不断地奋斗,才有意义。

很多人以为目前的经济荣景可以永续,其实大谬不然,如果我们不持续努力,仍旧是会衰退的。

成语造句

1:众人只道王真人华山论剑是为了争得天下第一的名头,并且夺经练就经中的高深武功,其实是大谬不然的。

2:大谬不然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如辎重在后,我军如何追击?兵贵神速,汝岂不贻误军机?

3:二天君听了济天下这么一句,不由得面面相觑,均觉得圣人此言实是大谬不然,天下之事,还有大过了生死的?他们心中有疑,当即问了出来。

4:上海冶金所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是钢铁企业,其实大谬不然,专攻半导体制造技术,国家下达的仿制8080微处理器的任务就是他们接下的。

5:但实际上,这种想法实在是大谬不然

6:想象里,芋花之上,必然是更高的峭壁,其实却是大谬不然

7:还有人不负责任地说某些国家命中注定长期贫穷。我们也应该说,此话大谬不然,因为在过去这半个世纪,人类发展取得的成果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。

8:很多人以为目前的经济荣景可以永续,其实大谬不然,如果我们不持续努力,仍旧是会衰退的。

9:我的学生时代也曾吹牛,工作后愈发审慎谦卑,以为从幼稚变为成熟,实则大谬不然,吹牛跟装逼不是一回事。

10:有人认为创作源于自我意识,其实大谬不然

11:是的,我忽然看得很清楚了: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双重误信的幻觉,一方面以为记忆是恒久不褪的(记忆中的人、物、行动、人民都不变);另一方面又以为补偏救弊是可能的(补救行为、谬误、过失、罪恶。其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一样大谬不然。事实恰好相反:一切都终将被遗忘,同时又无论什么事物都不可能得到挽回。

12:从表面上看,似乎既称红军,就可以不要党代表了,实在大谬不然

成语接龙

“然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然糠照薪
  • 薪尽火传
  • 传宗接代
  • 代人捉刀
  • 刀山火海
  • 海底捞针
  • 针锋相对
  • 对牛弹琴
  • 琴棋书画
  • 画蛇添足
  • 足智多谋
  • 谋财害命
  • 命蹇时乖
  • 乖唇蜜舌
  • 舌剑唇枪
  • 枪林弹雨
  • 雨过天青
  • 青梅竹马
  • 马首是瞻
  • 瞻前顾后
  • 后来居上
  • 上行下效
  • 效犬马力

“大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
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  • 好大喜功
  • 投其所好
  • 臭味相投
  • 口尚乳臭
  • 良药苦口
  • 丧尽天良
  • 心惊胆丧
  • 将心比心
  • 虾兵蟹将
  • 水母目虾
  • 跋山涉水
  • 打谩评跋
  • 风吹雨打
  • 甘拜下风
  • 食不求甘
  • 丰衣足食
  • 羽毛未丰

翻译

  1. great mistaken
  2. 全然(ぜんぜん)間違っている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