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(庭)是什么意思
庭-古文字通假字典
庭
(耕定tinɡ)讀為霆(耕定tinɡ),雙聲叠韻
銀雀山竹簡七四五:“……□,如雷如庭,振振冥冥,天下□□……”(此為《銀雀山漢墓竹簡〔壹〕》編號,與吴九龍《銀雀山漢簡釋文》號不同)影本注説此條為《六韜》佚文。《北堂書鈔》卷一一七引《六韜》有“大人之兵,如虎如狼,如雷如電,震震冥冥,天下盡驚,然後乃成”。《太平御覽》卷二七一引《六韜》、卷一一引《雜兵書》皆與此略同。惟《御覽》卷二七一引文,上多“如風如雨”一句;卷一一“震震”作“振振”,與簡文同。《尉繚子·武議》亦有“一人之兵,如狼如虎,如風如雨,如雷如霆,震震冥冥,天下皆驚”等語,當是襲《六韜》之文。其第四句末字不作電而作霆,與簡文合。影本注以為《六韜》此文以霆字與冥、驚、成等字為韻,《書鈔》、《御覽》等作電,乃誤字。按《隸釋》三楚相孫叔敖碑:“霆堅禹稷不能踰也。”洪适釋以“霆堅”為“庭堅”。又《隸釋》十朱
碑:“威神庭電,燭于上下。”洪适釋以“庭電”為“霆電”。又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“庭堅”,《路史·後紀八》作“霆堅”。
廷同庭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廷同庭
廷音tíng。廷的本义是朝廷。《说文》:“廷,朝中也。”引申为堂前,庭院,院子。《诗经·唐风·山有枢》:“子有廷内,弗洒弗扫。”(你有宽敝的大庭院与屋子,却不经常洒扫。)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左史倚相廷见申公子亹(wěi),子亹不出,左史谤之。”(左史倚相在庭院中求见申公子亹,子亹拒不出见,左史倚相在背地指责他。左史,官名,周代史官分左史和右史,左史记行动,右史记语言。)《论衡·论死》:“人且死见鬼,宜见数千百万,满堂盈廷,填塞巷路,不宜徒见一两人也。”(如果人将死能见到鬼的话,应该见到千百万个鬼,充满厅堂院子,充塞填满大街小巷,不应该只见一两个鬼。且,副词,将要。徒,只。)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李想雪夜入蔡州》:“起,听于廷,闻想军号令,应者近万人,始惧。”(吴元济起床,在庭院里听听动静,听到李想在军队中下达命令,应和的有将近万人,才害怕了。)“庭院,院子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广”写作“庭”。
庭通廷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庭通廷
庭音tíng。庭和廷上古同属定纽耕部,同音通假。庭的本义是正室,厅堂。《说文》:“庭,宫中也。”段注:“宫者,室也,室之中曰庭。”通廷,朝廷,宫廷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伏轼撙衔,横历天下,庭说诸侯之主,杜左右之口,天下莫之能伉。”(苏秦显贵后,出入俯在车前横木上,勒住马缰绳,在天下横行无阻,在朝廷上游说诸侯之主,堵住各国国君亲近臣子的嘴,天下没有谁能够跟他对抗的。撙,顿。横历,横行。伉,同抗。)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使臣奉璧,拜送书于庭。”(命我捧着和氏璧,在朝廷上行拜大礼递交国书。奉,同捧。)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每朝会议,开陈其端,使人主自择,不肯面折庭争。”(每当朝廷会议,开始只陈述初步意见,让国君自行选择,不肯当面批评、在朝廷上争论。)
庭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庭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庭-古代汉语字典
庭tíng
【释义】:
①厅堂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孔子哭子路于中庭。”[庭训]指父教。《抱朴子·外篇序》:“年十有三,而慈父见背,夙失庭庭。”(见背:离开了我,指死。夙:早。)②堂前空地,庭院。《国语·晋语五》:“触庭之槐而死。”刘禹锡《再游玄都观》:“百亩庭中半是苔。”今成语有“门庭若市”、“大相径庭”。③朝廷。《吕氏春秋·士节》:“造于君庭。”(造:至。)《史记·公孙弘列传》:“不肯面折庭争。”又指朝见。《诗经·大雅·常武》:“四方既平,徐方来庭。”(徐方:古代方国名。)
庭-常用古汉语字典
庭tíng
【释义】:
[名]①堂前之地,院子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眄庭柯以怡颜。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严霜结庭兰。②厅堂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孔子哭子路于中庭。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洒埽庭内。③用同“廷”。朝廷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使臣奉璧,拜送书于庭。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奏事入朝,思睹阙庭,将陈所见。
庭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庭tíng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特丁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定青開一(定耕) 宫中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逞 chěng
丑郢切 徹静開三(透耕) 快意;不逞,不快。
《莊子·山木》:莊周反入,三月不庭。〔王念孫云:庭,當讀爲逞。不庭,不快也。〕
tīng
他丁切 透青開四(透耕)
屋。
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援奏言西于縣户有三萬二千,遠界去庭千餘里。〔李賢注:庭,縣庭也。〕
《魏書·張恂傳》附張長年傳:訟於郡庭。
廷 tíng
特丁切 定青開四(定耕) 朝廷。
《易·
》:揚于王庭,柔乘五剛也。
《史記·平津侯主父偃列傳》:每朝會議,開陳其端,令人主自擇,不肯面折庭争。
《史記·亷頗藺相如列傳》: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,使臣奉璧,拜送書於庭。
《説苑·立節》:使有禄於國,立義於庭。
《漢書·周昌傳》:及高帝欲廢太子,而立戚姬子如意爲太子……而昌庭争之强。
《三國志·蜀書·張翼傳》:〔姜〕維議復出軍,唯翼庭争,以爲國小民勞,不宜黷武。
陳子昂《諫政理書》:乞以臣此章與三公九卿賢士大夫議之于庭。
魏徵《十漸不克終疏》:奏事入朝,思睹闕庭,將陳所見。
莛 tíng
特丁切 定青開四(定耕) 草莖。
《荀子·解蔽》:曾子曰:“是其庭可以搏鼠,惡能與我歌矣!”〔高亨云:庭,當作莛。〕
挺 tǐng
徒鼎切 定迥開四(定耕) 挺直。
《詩·小雅·大田》:播厥百穀,既庭且碩。〔《傳》:庭,直也。〕
庭-常用字详解字典
庭tíng
从广廷声,形声,
,9画。①厅堂
大庭广众。②正房前的院子
庭院|庭园|庭除△前庭后院|门庭若市。③指法庭
庭审△民庭|刑庭|开庭。
庭-敦煌俗字典
庭ting
S.78《失名類書》:“離庭。”
Φ096《雙恩記》:“於是鑠鑰齊開,封題並坼。珠珍卸埵,寶具分摟。併工般運於天庭,簇手騰移於御庫。”
P.2524《語對》:“歧路、離庭、別館。”“赤成(城)、玄都、紫府、黃庭:並神仙所居處也。”
S.6659《太上洞玄靈寶妙經眾篇序章》:“皓庭霄度天。”
S.238《金真玉光八景飛經》:“天魔承空發,萬精駭神庭。”又:“迅駕騰九玄,朝禮玉皇庭。”
S.5431《開蒙要訓》:“掃灑庭院。”
S.2832《願文等範本·十二月時景兼陰晴雲雪諸節》:“中旬 淑景甚暄,暮春將半。家家淥桑,繞碧砌以垂帷;片片落花,灑庭而(如)碎錦。”按:顏元孫《干祿字書》:“
庭:上俗,下正。”
S.343《願文範本等》:“資神庭(挺)秀,氣識淹凝。”按:此“庭”字假借爲“挺”字。
S.4642《發願文範本等》:“於是飾華弟(第),嚴綺庭;屏帷四合而煙凝,花敷五色而雲萃。”
庭-汉语字源字典
庭tíng
篆
庭字从广从廷,广指屋宇,廷是群臣相见君王之所,故其本义指朝堂,即朝廷的宫殿,引申为泛指厅堂,又指正房前的院子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庭,宫中也。从广,廷声。”则以廷为声符。段玉裁注云:“宫者,室也。室之中曰庭。”又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堂、寝、正室皆曰庭。”
[庭除]庭院。除,指台阶。
[庭园]有花木的庭院或附属于住宅的花园。
[庭院]正房前的院子,泛指院子。
庭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庭tíng
【释义】:
①
正房;厅堂
大庭广众。→②
正房前的院子
庭院|前庭后院|门庭若市。→③
审理案件的处所
法庭|开庭。→④
中医指额部中央
天庭饱满。
“庭”和“廷”不同。“庭”指庭院、法庭,“廷”指朝廷。
庭-汉字异读字典
庭
㈠tíng ①厅堂。如:大庭广众。②我国旧式建筑物阶前的空地,即院子。如:前庭,中庭。③通“廷”,朝廷。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奏事入朝,思睹阙庭。”④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地方。如:法庭。⑤直。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:“既庭且硕。”
㈡tìng 〔复〕径庭;过分;悬殊。《庄子·逍遥》:“吾惊怖其言……大有径庭,不近人情焉。”
庭-金瓶梅字典
庭
tíng 《广韵》:门庭,又直也。 特丁切 梗开四平青定
①堂前地坪。 把这大虫扛在草庭上。(一8上1)
②庭院。 小院闲庭寂不哗。(四九11上3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