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(訓)是什么意思
训通顺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训通顺
训音shùn。训,上古属晓纽文部;顺,上古属船纽文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训的本义是教诲,教训。《说文》:“训,说教也。”通顺,顺从。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无竞维人,四方其训之。”(没有比得到贤人更强的了,四方诸侯都来归顺。竞,强。四方,指四方诸侯国。)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帝舜乃命契曰:‘百姓不亲,五品不训,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。’”(舜帝就命令契说:“百姓不亲爱和睦,五伦也不和顺,你去担任司徒,严肃地传布五教。”品,品秩,等级。五品: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子。敷,布,施。五教:古代五种伦常准则,即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)
训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训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训-古代汉语字典
训xùn
【释义】:
①教导,教诲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:“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。”(夫:彼。好hǎo:善。)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以听伊尹之训己也。”(伊尹:商汤的大臣。)又指可以作为法则的话,教导的话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古训是式。”(是:复指前置宾语“古训”。式:效法。)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启先王之遗训。”②训练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祜缮甲训卒。”(缮:修理,制造。)③训释,解释词义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汉兴,鲁申公为《诗》训故。”(训故:解释古书文义。)阮元《〈经传释词〉序》:“经传中实字易训,虚词难释。”④通“顺”。顺从。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四方其训之。”
训-常用古汉语字典
训xùn
【繁体字】:訓
【释义】:
[名]教诲,训练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,素不闻诗书之训,激昂大义,蹈死不顾,亦曷故哉?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昔作女儿时,生小出野里,本自无教训,兼愧贵家子。[动]①教育,训导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聊举数人以训汝。汝非徒身当服行,当以训汝子孙,使知前辈之风俗云。②解释。阮元《经传释词·序》:经传中实词易训,虚词难释。
训-常用字详解字典
训xùn
訓
从言川声,形声,
,5画。①说教;教导
训斥|训导|训示△集训|培训|轮训。②教导或训诫的话
家训|古训|遗训。③准则
不足为训。④词义解释
训诂△音训。
训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训xùn訓
【释义】:
①
教导;开导;告诫
教训|训话|训导|训诫。→②
教导或告诫的话
遗训|家训|校训。③
准则;典范
不足为训。→④
解释(词义)
训诂|训释。→⑤
教练
训练|集训|军训|培训|受训。
训-历代避讳字汇典
训xùn
五代周恭帝(初封梁王)柴氏名宗训。
避偏讳“训”: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宋史·周三臣传》云:“(张)崇诂本名崇训,恭帝嗣位,避讳改焉。”
同书《向拱传》云:“向拱字星民,怀州河内人。始名训,避周恭帝讳改焉。”
又,《通鉴·后周纪二》有麟州刺史杨崇训,(1)《考异》曰:“‘崇训’或作‘崇勋’,《世宗实录》作‘崇训’,后盖避梁王宗训改名也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