杖(杖)是什么意思
杖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杖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杖-古代汉语字典
杖zhàng
【释义】:
①手杖,拐杖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以杖叩其胫。”王维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:“倚杖柴门外。”②棍棒或棍状物。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:“衣铁甲操铁杖以战。”又指兵器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“(乌弋)以金银饰杖。”又指刑具。《魏书·刑罚志》:“检杖之小大。”③执,持。《尚书·牧誓》:“王左杖黄钺。”(黄钺:以黄金为饰的大斧。)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:“孔伯姬杖戈而先。”④依凭。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杖信以待晋。”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近臣以不足杖也。”(近臣:君主左右亲近之臣。)
杖-常用古汉语字典
杖zhàng
【释义】:
[名]手杖,拐杖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怀良辰以孤往,或植杖而耘耔。《论语·荷
丈人》: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
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乃强起扶杖。[动]杖击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旬余,杖至百。
杖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杖zhàng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直兩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澄養開三(定陽) 持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仗 zhàng
直亮切 澄漾開三(定陽) 憑,倚任,依靠。
《左傳·襄公八年》:杖莫如信。完守以老楚,杖信以待晉,不亦可乎?
《漢書·李尋傳》:陰陽俱傷,兩不相便,外臣不知朝事,竊信天文即如此,近臣已下足杖矣。〔顔師古云:杖謂倚任也。〕
杖-常用字详解字典
杖zhàng
从木丈声,形声,
,7画。①拐杖,扶着走路的棍子
手杖△扶杖而行。②泛指棍棒
杖头木偶△廷杖|犁杖。③杖子(zhàng zi):即障子,用于地名,比如河北有大杖子,辽宁有宋杖子。
杖-敦煌俗字典
杖zhàng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杖:亦倚杖。又倚杖从才,非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[正字]
P.2319《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》:“生杖魚鱗似雲集。”
S.2073《廬山遠公話》:“蒙相公慈造,未施罪愆,今對衆前,請科痛杖。”
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王左杖黃鉞,右秉白旄。”
P.2319《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》:“獄主聞語,扶起青提夫人,拔卻四十九道長釘,鐵鎖鎖腰,生杖圍邊,驅出門外。”
S.2073《廬山遠公話》:“是時續有敕曰:‘賜遠公如意數珠[一]串,六環錫杖一條,意(衣)着僧依(衣)數對。’兼將御輿,來迎遠公入內。”S.2073《廬山遠公話》:“遂下佛殿前來,見大石一所,其下莫有水也。遠公遂已(以)錫杖撅之,方得其水從地而漫出。至今號爲錫杖泉。”按:前後二“杖”字寫法不同。
杖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杖zhàng
【释义】:
①
走路时拄的棍子
拐杖|手杖。→②
泛指棍棒
擀面杖|禅杖。
杖-金瓶梅字典
杖
zhàng 《广韵》:说文曰,持也。 直两切 宕开三上养澄
①拄棍。 向床头取过他的铁柱(拄)杖来。(四九13下5)我灯草拐杖不定。(四六5上1)
②棍棒(武器、刑具)。 说他老婆养着主子,又说他怎的拿刀动杖。(二九3上8)官司杖限猎户擒捉此虎。(一4上9)
杖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杖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