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(至)是什么意思
至-古文字通假字典
至
(質照zhi)讀為致(質端zhi),叠韻,端照準雙聲
五年召伯虎坭:“余弗敢
(亂)余或(國),至我考我母令(命)。”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、乙本《道經》:“三者不可至計(詰),故
(混)而為一。”又帛書《老子》乙本《德經》:“其至也,胃(謂)天毋已清將恐蓮(裂),……”又乙本《德經》:“故至數輿(譽)无輿。”以上三例至字通行本及後二例甲本皆作致。包山楚簡一二:“東周之客
(許)
至
(胙)於
(郊)郢之
(歲)……”簡三二:“辛巳之日不以所死於其州者之居處名族至命。”簡二〇五:“卲吉為(位),既禱至福。”簡二二四:“臧敢為位,既禱至命。”《儀禮·少儀》:“為人祭曰致福。”郭店楚簡《唐虞之道》簡二五~二六:“古者聖人……七十而至政。”郭店楚簡《性自命出》簡二〇:“至頌
(容)(廟,貌),所以
(次)即(度)也。”郭店楚簡《緇衣》簡一一:“……則民至行
(己)以敚(悦)上。”至《禮記·緇衣》今本作致。上博楚竹書《父母之命》簡二:“民〔之〕父母(乎),必達於豊(禮)樂之
(源),以至五至,以行三亡(無),以呈(横)於天下。”“以至”《禮記·孔子閒居》作“以致”。按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然獨宜以小致大。”《漢書·酷吏傳》致作至。
至-古文字通假字典
至
(質照zhi)或説讀為姪(質定zhi),叠韻,定照準旁紐
安徽淮南市蔡家崗趙家孤堆出土越王者旨於賜戈銘:“
(癸)亥,勂(徐)□至子越王者旨於賜。”何琳儀《皖出二兵跋》云至讀為姪,“姪子”即姪之子。《爾雅·釋親》:“女子謂晜(昆)弟之子為姪。”《國語·周語》:“則我皇妣大姜之姪。”韋昭注:“女子謂昆弟之子,男女皆曰姪。”
至-古文字通假字典
至
(質照zhi)疑讀為制(月照zhi),雙聲,質月旁轉
上博楚竹書《容成氏》簡五〇:“含(今)受(紂)為無道,惟(聞)者(諸)百眚(姓),至約者(諸)侯,天
(將)
(誅)焉。”又簡五三正:“受(紂)為亡(無)道,惟(聞)者(諸)百眚(姓),至約者(諸)侯……”
至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至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至-古代汉语字典
至zhì
【释义】:
①到,到达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。”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不积蹞步,无以至千里。”(蹞kuǐ步:半步。)②达到极点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此亦飞之至也。”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臣闻物至则反,冬夏是也。”又为副词。极,最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。”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何平叔美姿仪,面至白。”③大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商君治秦,法令至行。”④连词。表示提出另一话题。至于。《墨子·非攻》:“至攘人犬豕鸡豚者,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。”(攘ráng:偷。豚tún:小猪。)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诸将易得耳,至如信,国士无双。”⑤指冬至、夏至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凡分、至、启、闭,必书云物。”
【说明】“至”为象形字。表示箭从高处落到地面。参附录三。
至-常用古汉语字典
至zhì
【释义】:
[名]①极限,极点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我腾跃而上,不过数仞而下,翱翔蓬蒿之间,此亦飞之至也。《孟子·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。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②特指冬至、夏至。姜夔《扬州慢》:淳熙丙申至日,予过维扬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凡分、至、启、闭必书云物,为备故也。[动]①达到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我决起而飞,枪榆枋而止,时则不至,而控于地而已矣。王安石《伤仲永》: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: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!②到来,到达。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: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彭端淑《为学》: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。范晔《张衡传》:后数日驿至,果地震陇西,于是皆服其妙。③及至,等到。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,得双石于潭上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至丹以荆卿为计,始速祸焉。洪亮吉《治平篇》: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。[形]①形容达到极点。曹操《龟虽寿》: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林觉民《与妻书》:吾爱汝至。②大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商君治秦,法令至行。《周易·坤》: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。③周到,周备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。《诗经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百礼既至,有壬有林。[副]表示程度高。极,最。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:就如至亲骨肉一般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履至尊而制六合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至孅至悉也。[连]连接分句,表示他转。至于。姚鼐《登泰山记》:冰雪,无瀑水,无鸟兽音迹。至日观数里内无树,而雪与人膝齐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诸将易得耳。至如信,国士无双。
至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至zhì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脂利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照至開三(端脂) 鳥飛從高下至地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致 zhì
陟利切 知至開三(端脂) 達到。給予。
《墨子·明鬼下》:故於此乎天乃使湯,至明罰焉。〔畢沅云:至同致。〕
《荀子·儒效》:輿固馬選矣,而不能以至遠,一日而千里,則非造父也。
至-通假字小字典
至zhì
脂利切(章至开三) 章质入
到,达到。甲骨文作
,象矢(箭头)落下到达地面之形。
(一)通“志”zhì 职吏切(章志开三) 章质去 意念,意志。
子曰:“三年学,不至于谷,不易得也。”(《论语·泰伯》)——读书三年并不存在做官的意念,这是难得的。〔朱熹注:“谷,禄也。至,疑当作志。”刘宝楠《正义》:“疑古志、至二文通也。” 谷:古代做官的俸禄是给粮谷,故“谷”可训为做官。〕
行法至坚,不以私欲乱所闻。(《荀子·儒效》)——行为正当,意志坚定,不因私欲扰乱素日所闻的大道。〔王先谦《集解》:“荀书至、志通借。”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:“法者,正也。言其行正,其志坚。”〕
(二)通“质”zhì 之日切(章质开三) 端质入 实质,充当人质。
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,天地之本,而道德之至。(《庄子·天道》)——虚静、恬淡、寂寞、无为,乃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的实质。〔天地之本:本,今本误作“平”,依马叙伦之说改正。 郭庆藩《集释》:“至,与质同。至,实也。《刻意》篇正作‘道德之质’。”〕
赵得讲于魏,至公子延。(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)——赵国得以与魏国媾和,把公子延做了人质。〔讲:通“媾”。至:一本作质。《史记.苏秦列传》“至公子延”,司马贞注:“
当为质,谓以公子延为质也。”〕
至-常用字详解字典
至zhì
甲
金
篆
□,6画。①到;到来
至今|至此|至死△宾至如归|自始至终。②至于
甚至|截至|乃至。③达到极点的;最好的
至宝|至诚|至交|至上△仁至义尽。④极点
冬至|夏至。⑤极;最
至少|至晚不超过三天。
〈辨〉至字甲金文象箭射至目的物表面的样子,当为指事字;篆书稍讹,楷书作至。引申为义项①等。
至-敦煌俗字典
至zhì
S.214《燕子賦》:“燕雀既和,行至鄰並。”按:此爲草書而進入普通行、楷書文獻者。
至-汉语字源字典
至zhì
甲
金
篆
甲骨文、金文的至字,上面是一倒矢之形,下面一横代表地面,象一枝箭射落到地面之形。因此,至字的本义为到、到达,又引申为极、最之义。
[至于]表示达到某种程度。又用在一句话的前面,表示另提一事。
[至交]关系最为密切的朋友。
[至高无上]最高;没有更高的。
[至理名言]最正确、最有价值的话。
至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至zhì
【释义】:
①
到;到来
时至今日|人迹罕至|无微不至。→②
达到极点的;最好的
如获至宝|至理名言|至交。
③
极点
冬至|夏至|四至(四面的地界)。
④
表示达到最高程度,相当于“极”
至高无上|至少要五天才行|至晚不要超过月底。
至-金瓶梅字典
至
(一)zhì 《广韵》:到也。 脂利切 止开三去至章
①来到。 少顷,画童儿拿茶至。(五二6下9)朕昔求聘诸公,如何不至。(一2下2)
②介词。到,表示趋向。王三官听的西门庆到了,连忙出来迎接至厅上叙礼。(七二12上6)吃至二更天气。(五二1上8)
③副词,极、最。 不胜瞻尺仰圣、激切屏营之至。(七一15下2)
(二)当作“主”zhǔ,草写形近讹。 一来至子烟薰的佛像挂在墙上,有恁施主有恁和尚。(四六9上4)
(三)当作“立”lì,草写形近讹。 方才左右揭帘进入房中,向病榻而至。(六二15下4)
(四)当作“並”bìng,草写形近讹。 卫中官员至众亲朋夥计,皆争拉西门庆祭毕递酒。(六五8上10)
至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至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