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(頂)是什么意思
顶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顶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顶-古代汉语字典
顶dǐng
【释义】:
①头顶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利天下,为之。”(放踵:走破脚跟。)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“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,无可旋避。”引申为物体的顶端。《淮南子·修务》:“今不称九天之顶,则言黄泉之底。”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日记》:“历险数次,遂达峰顶。”又用作动词,用头承戴。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其败也抉目而折骨,其成也顶冕而垂裳。”(冕:大夫以上的人所戴的礼帽。)[顶礼]佛家最尊敬的礼节,头、手、足俯伏于菩萨足下叩拜。沈约《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》:“伏膺下拜,伽蓝精舍,绕足顶顶。”(伽蓝:僧寺。)今成语有“顶礼膜拜”,表示极其崇拜。②顶替,代替。刘克庄《进故事·辛酉三月十八日》:“臣愚见,谓一军之中某为真立功人,某为顶冒人,惟主帅尤知其详。”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五》:“有顶凶者,甘为人代死。”
顶-常用古汉语字典
顶dǐng
【繁体字】:頂
【释义】:
[名]①人头的最上端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,都结成小辫,红丝结束,共攒至顶中胎发,总编一根大辫。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,无可旋避。②物体的最上端或最高处。沈括《雁荡山》:从上观之适与地平,以至诸峰之顶,亦低于山顶之地面。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渐渐至顶,忽听得下边一棒锣声。[动]①用头支撑,戴。刘鹗《绝唱》: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。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倘值了狂风暴雨,即披蓑顶笠,周行花间检视。②支撑,承担。《红楼梦·第七十五回》:我昨日把王善保家那老婆子打了,我还顶着个罪呢。[量]用于带顶器物的计量单位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一面早有熙风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西湖三塔记》:宣赞见门前一顶四人轿,抬着一个婆婆。[副]表示程度高。最,极。刘鹗《绝唱》: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。
顶-常用字详解字典
顶dǐng
頂
从页丁声,形声,
,8画。①人体或物体的最高部分
顶点|顶峰△头顶|塔顶|山顶。②用头部或物体的一端支承或支撑
顶碗|顶门△千斤顶。③担当;支持;抵△活儿重,他一个人顶不下|一个顶俩。④替代
顶班|顶替。⑤旧时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、房屋租赁权
顶盘△出顶。⑥对面迎着
顶风|顶头。⑦用头撞击
顶球入门△牛顶伤了人。⑧用强烈的言语反驳他人
顶撞|顶嘴。⑨从下面向上拱
幼芽顶出泥土。⑩量词。用于某些带顶的东西
一顶军帽|一顶蚊帐。⑾副词。表示程度最高
顶好。
顶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顶dǐng顶
【释义】:
①
头的最上部
头顶|秃顶。→②
物体的最上部
放在柜子顶上|房顶|山顶。
③
上限;最高点
生产已经到顶了|奖金封不封顶?
④
表示最高程度,相当于“最”“极”
顶好|顶难看|顶不讨人喜欢。
⑤
用于某些带顶的东西
一顶帽子|一顶蚊帐|一顶花轿。→⑥
用头承载或承受
头上顶着瓦罐|顶着太阳赶路|顶天立地。
⑦
(用东西)支撑或抵住
电线杆子歪了,用大木杠子顶住|把大门顶上。⑧
承担;支持
这些工作一个人干,顶不下来|水势太猛,大坝快顶不住了。
⑨
抵得上;相当
三个臭皮匠,顶个诸葛亮|一个顶俩。
⑩
代替
他顶小李的名去参加劳动|这是次品,顶不了正品。⑾
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或房屋、土地租赁权
这房子已经顶给别人了。→⑿
用头撞击
把球顶进了球门|这头牛好(hào)顶人。
⒀
面对着;迎着
顶风冒雪|顶着困难前进。
⒁
用言语顶撞
他这么说,我就敢顶他|顶嘴。
⒂
从下面向上拱
幼芽顶出地面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