笃(篤)是什么意思
笃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笃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笃-古代汉语字典
笃dǔ△
【释义】:
①厚道,忠诚。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笃公刘。”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君子笃于亲。”②坚定,专一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博学而笃志。”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守志弥笃。”引申为拘泥,限制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③甚,深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“笃爱而不夺,厚施而不代。”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仆道不笃,学甚浅近。”又特指病情沉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昭王强起应侯,应侯遂称笃,因免相。”
笃-常用古汉语字典
笃dǔ
【繁体字】:篤
【释义】:
[形]①忠实,专心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朝夕恪勤,守以惇笃。苏轼《潮州韩文公庙碑》:自是潮之士,皆笃于文行。②病重。李密《陈情表》:臣欲奉诏奔驰,则以刘病日笃。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昭王强起应侯,应侯遂称病笃。[副]表示程度高。很,非常。《魏书·裴叔业列传》:长者,好施,笃爱诸弟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八:生来有一癖性,笃好神仙黄白之术。
笃-难僻字字典
笃dǔ
【同音字】:督↓(上声
【释义】:
①忠实,全心全意。如:笃厚
笃实。②有把握,一定。如:笃定。③病势重。如:危笃
病笃。④象声词。如:笃笃敲门声。
笃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笃dǔ篤
【释义】:
〈文〉①
忠实;专一
情爱甚笃|笃信|笃行|笃学。〇②
(病势)重
病笃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