窥(窺)是什么意思
窥通跬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窥通跬
窥音kuǐ。窥和跬上古同属溪纽支部,同音通假。窥的本义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。《说文》:“窥,小视也。”通跬,《说文》作越,“
,半步也。”段注:“起,今字作跬。”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京师虽有武蠭精兵,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。”(京城里即使有武蠭的精兵,也没有人左脚迈出一步先响应的。武蠭,军队名号。蠭,蜂的异体字。)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君能除之,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。”(您假如能除掉它,我当然要举足来贡献微薄力量。窥左足,左脚迈出半步,意为举足之劳。)
窥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窥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窥-古代汉语字典
窥kuī
【释义】:
①从小孔或缝隙看,向外看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钻穴隙相窥。”《吕氏春秋·悔过》:“王孙满要门而窥之。”(王孙满:人名。要:通“
yuè”,闭门上闩。)泛指看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。”(端拱:正身拱手。)《荀子·哀公》:“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。”②侦探,伺机图谋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窥敌观变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君臣固守,以窥周室。”③通“跬kuǐ”。半步(相当现在的一步)。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京师虽有武蜂精兵,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。”(武蜂:军队名号。应:响应。)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君能除之,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。”
窥-常用古汉语字典
窥kuī
【繁体字】:窺
【释义】:
[动]①暗中偷看。柳宗元《黔之驴》:蔽林间窥之,稍出近之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。②察看,观察。《战国策·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罗贯中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今又被他深窥吾寨,吾当作何计破之?蒲松龄《促织》:成有子九岁,窥父不在,窃发盆。③图谋,觊觎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君臣固守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姜夔《扬州慢》:自胡马窥江去后,废池乔木,犹厌言兵。
窥-通假字小字典
窥kuī
去随切(溪支合三) 溪支平
从小孔或缝隙里察看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窥,小视也。假借为
(今作跬)。”
通“跬”kuǐ 丘弭切(溪纸合三) 溪支上半步,相当于今之一步。《司马法》曰:“一举足曰跬。”
京师虽有武蜂精兵,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。(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)——京城即使有精锐的军队,也没有人会轻易地首先响应。〔颜师古注:“苏林曰:‘窥音跬’,师古曰:跬,半步也,言一举足也。” 武蜂精兵:精锐的军队。〕
君能除之,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。(《东田文集·中山狼传》)——如果您能除掉它,(我)当然要举足以报效微薄的力量。
窥-常用字详解字典
窥kuī
窺
闚
从穴规声,形声,
,13画。从小孔或缝
中偷看;暗中察看
窥测|窥视△管窥。
〈辨〉窥字异体作闚,从門規声。今并作窥◇窥读阴平,不要误读为去声。
窥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窥kuī窺*闚
【释义】:
从孔隙、隐蔽处察看
管中窥豹|窥测|窥伺|窥见。
窥-汉字异读字典
窥
㈠kuī 从小孔,缝隙或隐僻处偷看。如:窥探。成语有“管中窥豹。”
㈡kuǐ 〔通〕通“跬”。半步。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京师虽有武蜂精兵,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。”
窥-金瓶梅字典
窥
kuī 《广韵》:小视。 去随切 止合三平支溪
从缝隙中偷看。 迎春女窥隙偷光。(十三1上2)悄悄向窗下,用头上簪子挺签破窗寮上纸,往里窥觑。(十三7下9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