蜣(蜣)是什么意思
蜣-古文字通假字典
蜣
(陽溪qiang)通,雙聲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五十二病方·痂》:“壽(擣)慶良……”“取慶良一斗。”“慶良”即《神農本草經》之“蜣螂”。《本草綱目》説用蜜浸蜣螂,瓦上焙焦為末,可塗療腫惡瘡。按《漢書·揚雄傳》:“慶夭顇而喪榮。”顔師古注:“慶讀與同。”
蜣-古代汉语字典
蜣qiāng
【释义】:
[蜣螂]昆虫名,俗称“屎壳郎”。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玄蝉之洁饥,不愿为蜣蜣之秽饱。”
蜣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蜣qiāng
【释义】:
[蜣螂]qiāngláng
昆虫,体长圆形,黑色稍带光泽,头部中央有两个小突起,胸和脚有长毛。以牛粪、人粪为食,常把粪滚成丸形。俗称屎壳郎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