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(散)是什么意思
散-古文字通假字典
散
(元心sɑn)與
散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散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散-古代汉语字典
散sǎn
【释义】:
见“散”㈡。
散-古代汉语字典
散
【释义】:
㈠ sàn ①分散,离散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。”《史纪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汉兵败散而还。”②散布,散发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散鹿台之财,发巨桥之粟。”引申为散落,凋谢。刘桢《公宴诗》:“芙蓉散其华。”(华:花。)又引申为纷乱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不与物散,粹之至也。”③排遣,抒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:“使臣得一散所怀,摅舒蕴积,死不恨矣。”(摅shū:表达。)
㈡sǎn ④不自检束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庸众驽散,则刦之以师友。”(刦:同“劫”。)[散木]任意生长而不成材的树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是散散也,以为舟,则沉。”⑤闲散。《梁书·忠壮世子方传》:“性爱林泉,特好散逸。”[散官]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。《隋书·百官志下》:“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,无职务者为散散。”⑥粉末状的药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华佗》:“当须刳割者,便饮其麻沸散。”
散-常用古汉语字典
散
【释义】:
(一)sǎn[形]零散,散碎。刘鹗《绝唱》:这一出后,忽又扬起,像放那东洋烟火,一个弹子上天,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,纵横散乱。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已而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,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
(二)sàn[动]①分散,散开。查慎行《舟夜书所见》:月黑见渔灯,孤光一点萤。微微风簇浪,散作满河星。《孟子·庄暴见孟子》: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于是从散约败,争割地而赂秦。②散落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散入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
散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散sàn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蘇旰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心翰開一(心元) 分離也。離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跚 shān
蘇干切 心寒開一(心元) 蹒跚,跛行貌。
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民家有躄者盤散行汲。〔《索隱》:散,亦作跚。〕
散1-常用字详解字典
散1sàn
散
金
篆
□,12画。①分开;分散。与“聚”相对
散1开|散1会|散1场△聚散1|烟消云散1。②散布;分发;分给
散1发|散1失△扩散1|发散1。③消除;排遣
散1心|散1闷△消散1|耗散1。
散2-常用字详解字典
散2sǎn
散
①没有约束;松开
散2漫|散2体|散2文△松散2。②零碎的;不集中的
散2装|散2居|散2兵游勇△零散2。③中药药末
健胃散2△丸散2膏丹。
〈辨〉散字金文从攴从竹、月声,本义为分散,竹枝被扑打就会散开。篆书从
从肉,肉为月字讹变,《说文》遂释其义为杂肉,借用为零散字;《说文》以
为
本字,从攴从林,林读pài,
即麻,析麻即意为分散。楷书由杂肉之散讹变作散。异体
,由散讹变。今概用散。
散-敦煌俗字典
散Sǎn
S.6825V想爾注《老子道經》卷上:“樸散淳薄更入耶。”
敦研213《大般涅槃經》卷十一:“摩呵散陀那花。”敦研120(2-1)《大智度論》:“散心、攝心、縛心、解脫心。”
散-敦煌俗字典
散San
敦研186《道行般若波羅蜜經》卷第二:“[忉利]迦弋天人持天華飛在空中,立便散佛上。”
敦研185《佛說辯意長者子經》:“燒香散華,伎樂供養。”
敦研135《金光明經》:“令彼怨敵,自然退散。”
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散鹿臺之財,發臣(巨)喬之粟。”按:《尚書正義》“臣(巨)”作“鉅”,“喬”作“橋”。
S.6659《太上洞玄靈寶妙經眾篇序章》:“布散窮之餉。”
Φ096《雙恩記》:“物外之言不挂心,情中境像專除散。”
Φ096《雙恩記》:“必朝綱之散亂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正行者揩(楷),脚注稍訛。”
散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散sǎn*散
【释义】:
①
无约束;不集中
一盘散沙|散兵游勇|零零散散|散漫|松散。→②
零碎的;不成整体的
散装|散页|散座|散碎。→③
粉末状药物
丸散膏丹|避瘟散|健胃散|散剂。→④
松开;解体
包袱散了|这个俱乐部散了|散架。
“零散”“披散”的“散”,读轻声。
另见sàn。
散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散sàn*散
【释义】:
①
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分开
会议还没散|烟消云散|一哄而散|离散|失散|散戏|散伙。→②
四处分散
散传单|天女散花|散布|散发|散播。→③
排除;排遣
散心|散闷。
另见sǎn。
散-汉字异读字典
散
㈠sàn ①分开;分散。如:散场。②排遣。如:散心。
㈡sǎn ①〔引〕研成细末或锉成粗末的药料。如:平胃散。②〔引〕散开的。引申为疏散;消散。如:散装。③〔引〕不自检束;懒怠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散人又恶知散木。”④〔引〕不受格律的约束。如:散文。⑤〔引〕闲散,没有一定的职务。如:散职。⑥〔专〕酒器名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“贱者献以散。”⑦〔专〕琴曲名。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广陵散从兹绝矣。”⑧〔专〕姓。周代有散宜生。
散-金瓶梅字典
散
(一)sǎn 《广韵》:散诞。说文作𢽳,分离也;又作
,杂肉也。 苏旱切 山开一上旱心
①离散零碎。 西门庆便把茄袋内还有三四两散银子都与王婆。(三12下5)
②闲散。 他身上也现做个散官之职。(五五4下5)
③粉末状药物。 都用接鼻散试之,若吹在鼻孔内打鼻涕,还看得。(五九13上1)
(二)sàn 《广韵》:分离也,布也。 苏旰切 山开一去翰心
分离。 雨散云收。(五二13下2)便是你今日猪羊上庙福物盛得十分的,小弟又在此,怎的不散福。(五三17下11)
(三)当作“敬”jìng,形近讹。 那讨气来!你爹又疼他,你大娘又散他。(六二5上2)我说不要请他……吃两服药由他好了。好这等的摇铃打鼓散着哩!(七五30下9)
(四)当作“煞”shà,形近讹。 你如何走来拿人散气。(二四10上5)
散-历代避讳字汇典
散sàn
(一)
元代表章禁用凶恶字,“散”属其中之一。参见“2、哀”条之(一)。
(二)
见“384、离”条之(二)。
(三)
粤方言称“雨伞”为“雨遮”。“因‘伞’与‘散’同音,不吉利,改称‘遮’。”(1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