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(十)是什么意思
十通涧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十通涧
干音jiàn。干和涧上古同属见纽元部,同音通假。干的本义是有桠杈的木棒。上古人狩猎作战以干为武器。通涧,夹在两山间的水流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干,假借为涧。”《周易·渐》:“鸿渐于干,小子厉,有言无咎。”(如大雁飞进到山涧之中,自是有利;假如小孩子进入山涧,就有危险;能有大人谴责他,仍然可以无灾祸。厉,祸患,危险。咎,灾祸,过失。)《诗经·小雅·斯干》:“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”(清清流动这溪涧,幽幽深远那南山。其地有丛密的竹林,南山的松柏叶茂枝繁。秩秩,水清的样子。幽幽,深远的样子。如,词头,无义。苞,丛生稠密。)
十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十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十-古代汉语字典
十shí△
【释义】:
基数。十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回也闻一以知十。”(回:人名。)特指十倍。《孙子·谋攻》:“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分之。”引申表示齐全,完备。孔平仲《对菊有怀郎祖仁》:“庭下金龄菊,花开已十分。”又为序数,第十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”
十-常用古汉语字典
十shí
【释义】:
[数]①九加一所得。司马迁《毛遂自荐》:得十九人,余无可取者,无以满二十人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洪亮吉《治平篇》:高、曾之时,有屋十间,有田一顷。②指十份。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:借第令毋斩,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与吾父居者,今其室十无二三焉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盖余所至,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。③十倍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利不百不变法,利不十不易器。④指多次。柳宗元《桐叶封弟辨》:设未得其当,虽十易之不为病。
十-常用字详解字典
十shí
甲
金
篆
指事,□,2画。①数字,表示九加一的和
十倍|十八般武艺△以一当十△一目十行。②完全;表示达到顶点
十足|十分|十成。
〈辨〉十字甲骨文用一竖表示,金文形体讹变,篆书作十。十为十进位数字中最大的,所以引申有完全、到顶的意思。
廿 二十-敦煌俗字典
廿 二十niànèrshí
P.2173《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卷上》:“獻□皇帝御天下之二十三載。”S.238《金真玉光八景飛經》:“驂駕玄武,從太玄仙童二十四人。”按:宋代洪邁《容齋隨筆》卷五“廿
冊字”條:“今人書‘二十’字爲‘廿’,‘三十’字爲‘
’,‘四十’字爲‘冊’,皆《說文》本字也。‘廿’音‘入’,‘二十’並也;‘
’音先合反,‘三十’之省便,古文也;‘冊’音‘先立反’,數名,今直以爲‘四十’字。按秦始皇凡刻石頌德之辭,皆四字一句。《泰山辭》曰:‘皇帝臨位,二十有六年。’……嘗得《泰山辭》石本,乃書爲‘廿有六年’,想其餘皆如是,而太史公誤易之,或後人傳寫之訛耳,其實四字句也。”可見宋代“廿”仍爲“二十”之合文。
敦研007《大慈如來十月廿四日告疏》:“大慈如來十月廿四日告疏。”
S.617《俗務要名林》:“數起於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冊……十万爲一億。”
卅 三十-敦煌俗字典
卅 三十Sàsānshí
敦研187《太子瑞應本起經》:“見有三十二相,軀體金色。”
按:“卅”是“三十”的反切合音,取“三”字的聲母、“十”字的韻母及其聲調而合成。由於所得合音爲入聲,所以在進入現代北方音的時候被確定爲sà。其字形左邊一撇“丿”寫本中皆作一豎“|”。與此相關“廿”、“冊”也是合文,在唐五代、宋初時期都應該讀成兩個字音。宋代洪邁《容齋隨筆》卷五“廿
冊字”條:“今人書‘二十’字爲‘廿’,‘三十’字爲‘
’,‘四十’字爲‘冊’,皆《說文》本字也。‘廿’音‘入’,‘二十’並也;‘
’音先合反,‘三十’之省便,古文也;‘冊’音‘先立反’,數名,今直以爲‘四十’字。按秦始皇凡刻石頌德之辭,皆四字一句。《泰山辭》曰:‘皇帝臨位,二十有六年。’……嘗得《泰山辭》石本,乃書爲‘廿有六年’,想其餘皆如是,而太史公誤易之,或後人傳寫之訛耳,其實四字句也。”可見宋代“卅”仍爲“三十”之合文。
S.318《洞淵神咒經·斬鬼品》:“當遣万和力士四十万人,百舌吏三十万人。”S.617《俗務要名林》:“數起於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冊……十万爲一億。”S.6557《南陽和尚問答雜徵義》:“又弟三十六《憍陳如品》:……”
敦研024(5-4)《大方等大集經》:“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,獲得如是三十二相。”
S.6659《太上洞玄靈寶妙經眾篇序章》:“三十二天,天有八字。”
S.298《太上靈寶洞玄滅度五練生尸經》:“元始天尊三十二帝太上大道君泰清玉陛下。”
S.238《金真玉光八景飛經》:“從太玄上宮三十六人。”
冊 四十-敦煌俗字典
冊 四十xìsìshí
甘博003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卷第五:“一一劍樹,高
由旬。”按:“冊”是“四十”的反切合音,取“四”字的聲母、“十”字的韻母及其聲調而合成。由於所得合音爲入聲,所以在進入現代北方音的時候被確定爲xì。與此相關“廿”、“卅”也是合文,在唐五代宋初時期都應該讀成兩個字音。宋代洪邁《容齋隨筆》卷五“廿
冊字”條:“今人書‘二十’字爲‘廿’,‘三十’字爲‘
’,‘四十’字爲‘冊’,皆《說文》本字也。‘廿’音‘入’,‘二十’並也;‘
’音先合反,‘三十’之省便,古文也;‘冊’音‘先立反’,數名,今直以爲‘四十’字。按秦始皇凡刻石頌德之辭,皆四字一句。《泰山辭》曰:‘皇帝臨位,二十有六年。’……嘗得《泰山辭》石本,乃書爲‘廿有六年’,想其餘皆如是,而太史公誤易之,或後人傳寫之訛耳,其實四字句也。”可見宋代“冊”仍爲“四十”之合文。
敦研020(9-1)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如來滅後四十年中。”
敦研187《太子瑞應本起經》:“口四四齒,齒白齊平。”S.203《度仙靈錄儀》等:“各三百四十人出。”
敦研020(9-1)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如來滅後四十年中。”敦研179-3《妙法蓮華經授記品第六》:“正法住世四十小劫,像法亦住四十小劫。”
敦博011《妙法蓮華經·常不輕菩薩品》:“壽十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。”S.318《洞淵神咒經·斬鬼品》:“當遣万和力士四十万人,百舌吏三十万人。”
S.617《俗務要名林》:“數起於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
……十万爲一億。”
十-汉语字源字典
十shí
甲
金
篆
古代计数,最初是采用实物和结绳的办法:凡单数一二三四等,可以用实物(如小木棍)累积而成;而整数则用结绳来表示,即在一根绳上打一个结表示一十,两个结为二十(廿),三个结是三十(卅)。金文的十字为一直画,中间作一圆点(或加肥笔),正是结绳计数的形象描绘。十为数词,是一个整数,大写作“拾”。
[十分]是“完全”、“已达极度”的意思。如孔平仲诗:“庭下金龄菊,花开已十分。”(庭院中的金菊花已完全开放。)
[十九]是“十分之九”的意思,也泛指绝大多数。
[十全十美]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十分完美,毫无欠缺。
十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十shí
【释义】:
①
数字,九加一的和。→②
完全、完满到了顶点
十全十美|十足|十分。
“十”的大写是“拾”。
十-金瓶梅字典
十
(一)shí 《广韵》:数名。 是执切 深开三入缉禅
数词。 此正是十月间天气,日短夜长,容易得晚。(一4下8)武松一跳,却跳回十步远。(一5下8)
(二)当作“卜”bǔ,形近讹。
占卜。 李瓶儿慌了,到处求神问十,打卦。(五九12下10)
(三)当作“斗”dǒu,形近讹。
量具。 家无营活计,不怕十量金。(九六5上1)
二十-历代避讳字汇典
二十èr shí
(一)
《华阳国志》卷三云:蜀郡四出大道,“道实二十里有衢,今言十八里者,昔蜀王女未嫁,年二十亡,王哀悼,不忍言二十,故言十八也。”
(二)
《兼明书》卷五云:“吴主之女名二十,而江南人呼二十为‘念’。而北人不为之避也。”
二十三-历代避讳字汇典
二十三èr shí sān
后唐末帝李从珂,年号清泰,小字二十三。
〔曲说〕《续博物志》卷六云:“清泰小字二十三,盖正月二十三日生也。以是日为千秋节。人臣奏对,但云两旬三日;或数物,则云二十二更过二十四,不敢斥尊也。”
四十五-历代避讳字汇典
四十五sì shí wú
《逊志堂杂钞》乙集曰:“尝见一书云:燕人讳言四十五岁,人或问之,不曰去年四十四岁,则曰明年四十六岁。不知何所避也。”
十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十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