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学文化 > 后汉书之内容如何

后汉书之内容如何

国学文化2025/6/5 9:16:25浏览次数:

后汉书之内容如何

《后汉书》自晋以来,著者十余家,宋范晔辑成九十九卷。自后汉光武帝起至献帝止,凡十《纪》、十《志》、八十《列传》,然诸志未成而晔被诛,至梁世刘昭取晋司马彪《续汉书》三十卷附入,始成今本。然范书尚非完本也,其纪传亦多采前人,如隗嚣、公孙述、马援等传,皆班固笔,唯序论赞出范晔手。至唐世,章怀太子贤命当时学者张太安、刘讷言、革希等数人为之注。


《后汉书》是继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,主要记载东汉一朝(公元25年—220年)的历史。其内容与特色如下:


一、基本概况

  • 作者:南朝宋·范晔(撰纪传部分),西晋·司马彪(补志,后合编)。

  • 体例:纪传体断代史,由帝纪10卷、列传80卷、志30卷(《续汉书》补入)组成,共120卷。

  • 时间范围:上起汉光武帝建武元年(25年),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涵盖东汉195年历史。


二、核心内容

1. 帝纪(10卷)

  • 按编年体记录东汉12位皇帝(从光武帝至献帝)的重大事件,以政治为主线。

  • 特点:对光武帝刘秀的记载尤为详细(《光武帝纪》占2卷),突出东汉开国历程。

2. 列传(80卷)

  • 人物类型丰富

    • 类传首创《党锢列传》《宦者列传》《文苑列传》《独行列传》《列女传》(首次为女性单独立传,如班昭、蔡文姬)。

    • 边疆民族:《东夷列传》《南蛮西南夷列传》《西羌传》《西域传》等,详载外交与民族关系。

    • 学术思想:《儒林列传》记经学发展,《方术列传》含科技、医学(如张衡、华佗)。

  • 特点:注重士人群体(如《党锢列传》揭露宦官专权与士人抗争),社会关怀强烈。

3. 志(30卷,司马彪《续汉书》补)

  • 八志涵盖典章制度:

    志名 主要内容 价值
    《百官志》 官僚体系与职官变迁 研究东汉官制的最系统资料
    《舆服志》 车马、服饰等级制度 唯一完整保存的古代舆服专篇
    《祭祀志》 国家礼仪与宗教活动 反映东汉神权与皇权结合
    《郡国志》 行政区划与人口户籍 补充《汉书·地理志》的东汉地理

三、突出特色

  1. 首创类传,关注社会多元群体

    • 增设《党锢》《宦者》《列女》等传,展现宦官专权、士人风骨、女性贡献,开创正史书写新范式。

  2. 思想倾向:褒贬分明

    • 范晔以儒家伦理评价历史,歌颂忠义(如《范滂传》),批判腐败(如《宦者传》记十常侍之乱)。

  3. 文笔优美,叙事生动

    • 语言简洁有力,名篇如《班超传》(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)、《张衡传》(候风地动仪记载)流传千古。

  4. 补《汉书》之缺

    • 新增《舆服志》《百官志》,系统记录东汉制度,与《汉书》十志形成延续。


四、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对比

方面 《史记》 《汉书》 《后汉书》
体例 通史,纪传体开创者 断代史,体例严谨 断代史,新增类传
思想 黄老色彩,批判性强 儒家正统,维护汉室 儒家伦理,重士人精神
制度记载 八书简略 十志系统 八志补东汉制度(司马彪)
文风 恣肆磅礴 典雅整饬 简练隽永,人物刻画鲜明

五、注疏与影响

  • 主要注本

    • 唐·李贤《后汉书注》(注纪传部分)。

    • 清·惠栋《后汉书补注》、王先谦《后汉书集解》(集清代考据成果)。

  • 史学地位

    • 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三国志》并称“前四史”,为研究东汉的最核心文献。

    • 《列女传》《文苑传》等体例被后世正史沿用。


六、局限性

  • 志非范晔原作:八志为西晋司马彪《续汉书》补入,与纪传部分略有脱节。

  • 部分史料取舍:对黄巾起义等民间运动记载简略,立场偏向士大夫阶层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