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记汉书之注疏为谁
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部史书,历代学者对它们的注疏研究极为丰富。以下是两部经典的主要注疏者及其著作的总结:
一、《史记》的注疏
1. 南朝宋·裴骃《史记集解》
-
特点:现存最早的《史记》注本,以辑录汉代至魏晋学者的注释为主(如徐广《史记音义》)。
-
价值:保存了大量古注,是研究《史记》汉魏传本的重要资料。
2. 唐·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
-
特点:既注音又释义,补充裴骃未详之处,并附《三皇本纪》。
-
价值:考据精审,对人物、事件、典章多有辨正。
3. 唐·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
-
特点:侧重地理、典章制度的注解,引证广博。
-
价值:与《集解》《索隐》合称“史记三家注”,是唐代《史记》注释的集大成者。
4. 清·梁玉绳《史记志疑》
-
特点:考订《史记》中的年代、史实错误,辨伪存真。
-
价值:清代考据学代表作,被誉为“《史记》研究的里程碑”。
5. 日本·泷川资言《史记会注考证》
-
特点:汇集中日学者成果,增补《正义》佚文。
-
价值:现代研究《史记》的必备参考书。
二、《汉书》的注疏
1. 东汉·服虔、应劭(早期注家)
-
特点:汉魏学者为《汉书》作注,多散佚,部分保留在唐代注疏中。
2. 唐·颜师古《汉书注》
-
特点:集汉魏至隋代23家注释,校勘文字、训诂名物。
-
价值:唐代官方认可的权威注本,至今不可替代。
3. 清·王先谦《汉书补注》
-
特点:汇集清代考据成果(如钱大昕、王念孙之说),补颜注不足。
-
价值:清代《汉书》研究的巅峰之作。
4. 清·钱大昕《廿二史考异》
-
特点:专考《汉书》等正史中的年代、职官、地理问题。
-
价值:乾嘉学派考据学的典范。
5. 近人·杨树达《汉书窥管》
-
特点:以语言学方法校勘训诂,精审细致。
-
价值:现代研究《汉书》的重要工具书。
三、注疏对比
方面 | 《史记》注疏 | 《汉书》注疏 |
---|---|---|
早期注家 | 裴骃《集解》辑录汉魏旧注 | 服虔、应劭等汉注多散佚 |
唐代权威注 | 三家注(集解、索隐、正义) | 颜师古《汉书注》 |
清代集大成 | 梁玉绳《志疑》考据精详 | 王先谦《补注》汇总清儒成果 |
现代研究 | 泷川资言《会注考证》 | 杨树达《窥管》侧重语言学 |
四、推荐阅读顺序
-
入门:先读唐代注本(《史记三家注》或颜师古《汉书注》),掌握基础训诂。
-
进阶:参考清代补注(如王先谦《补注》),了解考据学成果。
-
专题研究:结合现代学者(如杨树达、泷川资言)的校勘与考证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