葬(葬)是什么意思
葬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葬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葬-古代汉语字典
葬shùn
【释义】:
木槿,一种落叶灌木,其花朝开暮谢。鲍照《拟行路难》:“君不见葬华不终朝。”(华:花。不终朝:指不能开一整天。)
葬-古代汉语字典
葬zàng
【繁体字】:
、塟
【释义】:
埋葬,掩埋死人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葬之中野,不封不树。”(封:聚土筑坟。)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,而卒葬之。”(浮图:指和尚。慧褒:唐代高僧。舍:用如动词,建房舍居住。)
【说明】“葬”为会意字,表示人死后用草覆盖起来埋葬。参附录三。
葬-常用古汉语字典
葬zàng
【释义】:
[动]掩埋,安葬。《国语·勾践灭吴》:寡人请更。于是葬死者,问伤者,养生者。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:我死当葬梅花岭上。袁枚《祭妹文》:汝生于浙而葬于斯,离吾乡七百里矣。
葬-常用字详解字典
葬zàng
、塟
甲
篆
从死从一在茻中、茻亦声,形声,
,12画。①掩埋死者遗体
葬埋△埋葬|安葬。②泛指依照风俗习惯用其他方法处理死者遗体
火葬|海葬。
〈辨〉葬字甲骨文从歹爿声;歹读è,本义为残骨,表示死人;爿读qiáng。篆书从死,表示死人;从一,象示荐尸的草席之类;从茻,表示众多的草,用来掩盖尸体,这是古时葬俗。而茻读mǎng,又是声符。
葬-敦煌俗字典
葬zàng
P.2319《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》:“不須白玉爲棺槨,徒勞黃金葬墓墳。”
P.2536《春秋穀梁經傳》:“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。”“言葬不言卒,不葬者也。”
P.2536《春秋穀梁經傳》:“癸丑葬我小君文姜。”“八月癸亥葬紀叔姬。不曰卒,而曰葬,閔紀之亡也。”
P.2536《春秋穀梁經傳》:“爲嫌天子之葬也。”
P.3833《王梵志詩》:“悲喜相纏繞,不許暫踟蟵。東家比葬地,西家看產圖。”
葬-汉语字源字典
葬zàng
篆
小篆的葬字,中间为“死”,上下从草,表示人死后把尸体埋于荒郊野地的意思。所以葬的本义是指掩埋尸体,如埋葬、安葬;又泛指处理死者遗体,如火葬、海葬等。
[葬送]指掩埋死者、出殡等事宜,引申为断送、毁灭之义。
葬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葬zàng*塟
【释义】:
①
掩埋尸体
葬在西山|死无葬身之地|埋葬|丧葬◇葬送。→②
泛指依照特定的风俗习惯来处理尸体
火葬|天葬|海葬。
葬-金瓶梅字典
葬(𦵏 塟)
zàng 《广韵》:葬藏也。 则浪切 宕开一去宕精
①埋葬。 把官哥儿就埋在先头陈氏娘怀中抱孙葬了。(五九21上11)
②诋毁。 小玉骂道:“张眼露睛奴才,又来葬送主子。”(八三4上1)
葬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葬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