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学文化 > 明代前七子与后七子各为谁

明代前七子与后七子各为谁

国学文化2025/7/23 9:07:42浏览次数:

明代前七子与后七子各为谁

李梦阳、何景明、徐桢卿、边贡、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号为前七子。李攀龙、王世贞、徐中、徐宗臣、吴国伦、梁有誉、谢榛号为后七子。前者以李梦阳为首,后者以李攀龙、王世贞为著。


明代文学史上的“前七子”与“后七子”是两个重要的复古主义文学流派,主张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,反对台阁体的浮华文风。以下是具体成员:


前七子(弘治、正德年间)

  1. 李梦阳(1473—1530)——字献吉,号空同子,领袖人物。

  2. 何景明(1483—1521)——字仲默,号大复,与李梦阳并称“李何”。

  3. 徐祯卿(1479—1511)——字昌谷,诗风清丽,吴中四才子之一。

  4. 边贡(1476—1532)——字廷实,工诗善文。

  5. 康海(1475—1540)——字德涵,号对山,戏曲家。

  6. 王九思(1468—1551)——字敬夫,号渼陂,擅长杂剧。

  7. 王廷相(1474—1544)——字子衡,哲学家兼文学家。


后七子(嘉靖、隆庆年间)

  1. 李攀龙(1514—1570)——字于鳞,号沧溟,复古派核心。

  2. 王世贞(1526—1590)——字元美,号弇州山人,后期领袖,著述宏富。

  3. 谢榛(1495—1575)——字茂秦,号四溟山人,布衣诗人。

  4. 宗臣(1525—1560)——字子相,以散文《报刘一丈书》闻名。

  5. 梁有誉(1521—1556)——字公实,诗风婉约。

  6. 徐中行(1517—1578)——字子舆,诗作豪放。

  7. 吴国伦(1524—1593)——字明卿,晚年影响较大。


补充说明

  • 前七子以李梦阳、何景明为代表,强调复古但后期内部有分歧(如李重模拟,何主创新)。

  • 后七子由李攀龙、王世贞主导,谢榛早期被推为领袖,后因身份卑微被排挤。

  • 后七子中,王世贞晚年文学观趋于平和,对复古弊端有所反思。

两派虽力纠台阁体之弊,但过度拟古也招致批评,为后来“公安派”“竟陵派”的反复古思潮埋下伏笔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