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十九首为何人所作
关于《古诗十九首》的作者,历代学者争议颇多,但基本可确定以下几点:
1. 作者归属尚无定论
-
传统说法(不可靠):
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《文选》时,将这批诗统称为“古诗”,未标注作者。
后世曾附会为西汉枚乘、傅毅、东汉班固等所作(如徐陵《玉台新咏》称其中8首为枚乘作),但缺乏实证。 -
现代学界共识:
这些诗非一人一时之作,应为东汉中后期(约公元2世纪)多位无名文人的集体创作,经长期流传后由南朝文人整理辑录。
2. 作者身份的推测
-
失意中下层文人:
内容多写游子羁旅、思妇闺怨、人生无常,反映东汉末年士人漂泊求仕的困境(如“何不策高足,先据要路津”)。 -
受乐府民歌影响的文人:
语言朴素自然,兼具民歌抒情性与文人诗的凝练,可见作者熟悉民间歌谣又精于艺术提炼。
3. 作者难以考证的原因
-
汉代文人诗不署名:
汉代诗歌重功能而非个人创作,乐府民歌、宴饮酬唱之作多佚名。 -
魏晋前文学观念差异:
东汉文人视诗歌为“小道”,与经学、辞赋地位不同,少有意识署名。
4. 文学史意义
尽管作者不明,但《古诗十九首》被奉为:
-
“五言之冠冕”(刘勰《文心雕龙》),奠定文人五言诗典范;
-
“风余”“诗母”(明代王世贞评),上承《诗经》《楚辞》,下启建安文学。
总结
《古诗十九首》是东汉无名氏文人集体智慧的结晶,其作者湮没于历史,但其“婉转附物,怊怅切情”(《文心雕龙》)的艺术成就,使其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上一篇:何谓乐府始于何时立于何时
下一篇:两汉最著之文学家为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