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学文化 > 韩非子之略传及著书

韩非子之略传及著书

国学文化2025/7/5 9:22:40浏览次数:

韩非子之略传及著书

韩非为韩国之公子,喜刑名法术之学,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子。时韩国国事日非,屡上书韩王,皆不见用,乃著《说难》、《孤愤》、《五蠧》、《内外储说》、《说林》,著十余万言,自述其志后出使秦国,因李斯姚贾之谗,遂收韩非下狱。李斯使人送药与韩非,遂死狱中,时为西历前二三三年也。其著书五十五篇。《初见秦》、《存韩》二篇为后人伪托,古人已有定评。《有度》、《忠孝》、《人主》、《饬令》诸篇亦似后人附益。即《内外储说》、《说林》、《说难》、《孤愤》中,亦有为后人引伸之处。其中韩非自撰者,且能为其学说之中心者,则为《难势》、《问辩》、《定法》、《诡使》、《六反》、《五蠧》、《显学》诸篇。


一、韩非子生平略传

韩非(约公元前280年—前233年),战国末期韩国贵族,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。他是韩国公子,与李斯同拜儒家大师荀子为师,但二人思想迥异。韩非目睹韩国积弱,多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图强,未被采纳。后其著作传入秦国,秦王嬴政(即秦始皇)读后大为赞赏,感叹:“嗟乎,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,死不恨矣!”李斯嫉妒韩非才能,设计陷害,致其被迫服毒自杀。

二、思想核心

韩非继承并发展了商鞅的“法”申不害的“术”慎到的“势”,形成以“法、术、势相结合”为核心的君主专制理论:

  1. :强调成文法的重要性,主张“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”。

  2. :君主驾驭臣下的权术,如“循名责实”“暗察臣下”。

  3. :君主必须掌握绝对权力(“势位”),以威势治国。

三、主要著作

《韩非子》共55篇,是先秦法家代表作,文体包括政论、寓言、故事等,逻辑严密,语言犀利。重要篇目包括:

  1. 《五蠹》:批判儒家、纵横家等五类人为国家蛀虫,主张“以法为教”“以吏为师”。

  2. 《孤愤》:揭露权臣蔽主之害,强调君主独揽大权。

  3. 《说难》:探讨游说君主的技巧与风险(司马迁称“余独悲韩子为《说难》而不能自脱”)。

  4. 《显学》:抨击儒墨两家“愚诬之学”,主张实用主义。

  5. 《定法》《难势》:系统阐释法、术、势的关系。

四、历史影响

  1. 秦朝治国基础:秦始皇、李斯实践其思想,建立中央集权制度。

  2. 后世专制模板:汉以后“外儒内法”的统治策略深受其影响。

  3. 文学价值:寓言故事(如“守株待兔”“自相矛盾”)成为经典典故。

五、评价

  • 司马迁:“韩子引绳墨,切事情,明是非,其极惨礉少恩。”

  • 近代视角:其理论强化专制,但法治思想对后世有启发意义。

韩非子虽悲剧收场,但其思想深刻塑造了中国古代政治形态,至今仍是研究传统法家文化的重要文本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