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子之略传及著书
管子(约公元前723年-前645年),姓管,名夷吾,字仲,谥敬,故后世多称管仲或管子,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。他是齐桓公的相国,辅佐齐桓公推行改革,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,被誉为“春秋第一相”。
生平略传
-
早年经历:
管仲出身贫寒,早年曾与好友鲍叔牙合伙经商,后从政。最初辅佐公子纠,在齐国内乱中,公子纠与公子小白(即后来的齐桓公)争夺君位失败,管仲一度被囚。但鲍叔牙极力推荐,齐桓公不计前嫌,拜管仲为相。 -
辅佐齐桓公:
管仲执政后,推行“尊王攘夷”政策,对内实施改革,包括:-
经济上:实行“相地而衰征”(按土地优劣征税),发展盐铁官营,促进商业流通。
-
政治上:设立“三选制”选拔人才,加强中央集权。
-
军事上:建立军政合一的制度,增强齐国军力。
-
外交上:联合诸侯,抵御戎狄,维护周王室权威。
-
-
成就与影响:
管仲的改革使齐国迅速强盛,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,史称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。孔子曾称赞:“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”(《论语·宪问》)意即若无管仲,中原可能已被夷狄统治。 -
逝世:
管仲于公元前645年病逝,死后齐国逐渐衰落,但其治国思想影响深远。
著书《管子》
《管子》是一部托名管仲的先秦诸子典籍,实际非管仲一人所著,而是战国至西汉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(包括法家、道家、儒家等学派)汇编而成,内容庞杂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哲学等多个领域。
主要内容与思想
-
经济思想:
-
提出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,强调经济基础决定道德观念。
-
主张国家调控市场,如“轻重之术”(通过物价调控经济)。
-
-
政治思想:
-
强调“法治”,但不同于后来的法家,主张礼法并用。
-
提倡“以人为本”,重视民心向背。
-
-
军事思想:
-
主张“兵者,国之大事”,强调军事与政治、经济的结合。
-
-
哲学思想:
-
包含道家思想,如“道法自然”,也有阴阳五行学说。
-
篇章结构
《管子》现存76篇(原86篇,部分佚失),分为:
-
经言(如《牧民》《形势》等)
-
外言(如《兵法》《法禁》等)
-
内言(如《大匡》《中匡》等)
-
短语(如《宙合》《枢言》等)
-
杂篇(如《轻重》《九守》等)
影响
-
被列为“法家代表作”,但内容融合多家思想。
-
对后世经济政策(如盐铁官营、平准均输)有深远影响。
总结
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改革家,其思想与实践奠定了齐国霸业的基础。《管子》虽非其亲著,但集中反映了以他为核心的齐学思想,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献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上一篇:研究墨学宜读何书
下一篇:管子之三纲领三本四固五事为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