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学文化 > 墨子之兼爱说

墨子之兼爱说

国学文化2025/7/1 9:57:43浏览次数:

墨子之兼爱说

天志要人兼爱,兼爱为实际上之要务。彼云:“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。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,当察乱之何自起?起不相爱……盗爱其室,不爱其异室,故窃异室以利其室。贼爱其身,不爱人,故贼人以利其身……察此何自起,皆起不相爱。若使天下……视人之室若其室,谁窃?视人身若其身,谁贼?……视人家若其家,谁乱?视人之国若其国,谁攻?……故天下兼相爱则治,交相恶则乱。”此乃《兼爱》上之语。其中下两篇谓因“兴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”,所以要兼爱。


墨子之“兼爱”说

一、兼爱的核心内涵

墨子提出的“兼爱”,是其思想体系的根本原则,主张无差别、普遍的爱,即:

  • 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,视人之家若视其家,视人之身若视其身。”(《墨子·兼爱中》)

  • 要求人们超越血缘、阶级、国家的界限,平等地关爱他人,以实现“交相利”(互利互惠)的社会理想。

二、兼爱的理论依据

  1. “天志”说

    • 墨子认为“天”是公正无私的,要求人们“兼相爱,交相利”,违背天意(“别相恶”)将招致灾祸。

    • “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,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。”(《墨子·法仪》)

  2. 功利主义论证

    • 墨子从现实利益出发,指出“别相恶”(差别之爱)导致战争、剥削和社会混乱,而“兼爱”能带来和平与繁荣。

    • “天下兼相爱则治,交相恶则乱。”(《墨子·兼爱上》)

三、兼爱的实践要求

  1. 反对儒家“差等之爱”

    • 儒家主张“亲亲有术”(爱有差等),墨子批判这种观念助长自私与社会不公。

    • “若使天下兼相爱,国与国不相攻,家与家不相乱……则天下治。”(《墨子·兼爱上》)

  2. “非攻”与“尚同”

    • “兼爱”要求停止不义战争(“非攻”),并通过“尚同”(统一思想)建立平等社会。

  3. 经济与社会政策

    • 主张“节用”“节葬”,反对贵族奢侈,以保障平民基本生存需求。

四、对兼爱说的批评与回应

  1. 孟子批评“兼爱无父”

    • 孟子认为墨家“兼爱”抹杀亲情,是“禽兽”之道(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)。

    • 墨子回应:兼爱并非否定亲情,而是主张在爱亲人的基础上扩展至所有人。

  2. 现实可行性争议

    • 有人认为“兼爱”过于理想化,难以实行。

    • 墨子回应:通过教育、制度(如“尚同”)和利益引导(“交相利”),可以逐步实现。

五、兼爱说的历史影响

  1. 战国时期的显学

    • 墨家与儒家并称“显学”,但秦汉后因专制集权压制而衰落。

  2. 近代重新评价

    • 清末民初,梁启超、胡适等学者重新发掘墨家思想,认为“兼爱”蕴含平等、博爱精神,接近现代人道主义。

  3. 当代意义

    • “兼爱”对构建公平社会、促进国际和平仍有启发,但其绝对平等主义与人性现实的矛盾仍存争议。

六、总结

墨子的“兼爱”是一种超越阶级、国界的普遍之爱,以功利主义为支撑,以“天志”为权威依据,试图通过道德与社会改革实现“天下治”。尽管被批评为乌托邦,但其对平等、和平的追求,使其成为中国思想史上最具突破性的伦理学说之一。
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标签:

上一篇:何谓钜子

下一篇:墨家传授之派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