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学文化 > 墨家传授之派别

墨家传授之派别

国学文化2025/7/1 9:58:41浏览次数:

墨家传授之派别

墨家传授之派别,仅见于《韩非子·显学篇》及《庄子·天下篇》,两处所说,互相印证,今列表如下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相里氏
墨学(据《韩非子》)   相夫氏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邓陵氏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相里勤——五侯之徒
墨学(据《天下篇》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苦获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南方之墨者   已齿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邓子


墨家传授之派别

墨家作为战国时期的显学,在墨子去世后逐渐分化为不同流派。根据《韩非子·显学》记载,墨家分为三派,而《庄子·天下》篇则提到墨家后学对墨子学说的不同发展。综合来看,墨家的传授派别可归纳如下:


一、墨家的三大派别(据《韩非子·显学》)

韩非子提到墨家分裂为三支:

  1. 相里氏之墨(秦墨)

    • 主要活动于秦国,注重实用技术军事防御(如《墨子》中的《备城门》等篇)。

    • 强调纪律严明,与法家思想有相通之处,可能影响了秦国的军事和工程技术。

  2. 相夫氏之墨(齐墨)

    • 活动于齐国,偏重逻辑辩论名学(如《墨子》中的《经上》《经下》《大取》《小取》等篇)。

    • 这一派可能更接近名家(惠施、公孙龙)的风格,擅长逻辑分析和语言哲学。

  3. 邓陵氏之墨(楚墨)

    • 盛行于楚国,强调侠义精神社会改革,主张“兼爱”“非攻”的实践。

    • 这一派可能更接近游侠,注重实际行动,如帮助小国防御、调解战争等。


二、《庄子·天下》篇对墨家后学的描述

《庄子·天下》提到墨家后学对墨子学说的继承与演变:

  1. 正统派(严守墨子教义)

    • 坚持“兼爱”“非攻”“节用”“节葬”等核心思想,组织严密,纪律森严。

    • 代表人物如孟胜(钜子,为守义而死)、腹䵍(大义灭亲)。

  2. 极端苦行派

    • 过度强调“节用”“节葬”,甚至走向极端禁欲主义,如“以裘褐为衣,以跂蹻为服”(穿粗衣草鞋)。

    • 庄子批评他们“反天下之心,天下不堪”,难以被社会接受。

  3. 辩者派(逻辑与科学派)

    • 专注于墨家的逻辑学(“墨辩”)和科学理论(光学、几何学等)。

    • 这一派可能影响了后来的名家(惠施、公孙龙)。


三、墨家派别的衰亡

  1. 秦统一后的打压

    • 墨家组织严密,具有武装性,被秦朝视为威胁,遭到压制。

  2. 汉武帝“独尊儒术”

    • 儒家成为官方学说,墨家因反对等级制度,逐渐边缘化。

  3. 内部派系分化

    • 三派思想差异渐大,缺乏统一领导,最终消亡。


四、墨家派别的历史影响

  1. 秦墨对军事技术的影响

    • 秦国的军事防御和攻城技术可能吸收了墨家的守城术。

  2. 辩者派与名家、逻辑学

    • 墨辩(逻辑学)对中国古代名学有深远影响。

  3. 楚墨与侠义精神

    • 墨家的侠义传统可能影响了后世的游侠文化。

结论

墨家在战国后期分为秦墨(实用派)、齐墨(逻辑派)、楚墨(侠义派),各派侧重不同,但最终因政治打压和内部瓦解而消失。然而,墨家的逻辑学、科学思想和侠义精神仍在中国文化中留下深远影响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