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黄之诗如何
苏轼与黄庭坚(并称“苏黄”)是北宋诗坛的双峰,二人共同奠定了宋诗的基本风貌,但风格各具特色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以下分述其诗歌特点及异同:
一、苏轼诗歌:天才纵逸,气象恢宏
-
核心风格
-
以文为诗:打破诗文体裁界限,议论纵横,如《题西林壁》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以哲理入诗。
-
豪放清旷:既有“大江东去”(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)的雄放,也有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(《定风波》)的超脱。
-
自然灵动:语言似信手拈来却意趣盎然,如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(《惠崇春江晚景》)。
-
-
题材创新
-
拓展诗歌表现领域,日常琐事、哲理思考皆可入诗,如《汲江煎茶》写煮茶细节,充满生活禅意。
-
-
艺术境界
-
主张“随物赋形”,追求“外枯中膏”之美,晚年诗风更趋朴拙深沉,如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“雪泥鸿爪”之喻。
-
二、黄庭坚诗歌:法度森严,瘦硬生新
-
核心风格
-
点铁成金:化用前人诗句而翻出新意,如“桃李春风一杯酒”(《寄黄几复》)暗用杜甫典故。
-
拗律险韵:刻意打破平仄常规,形成峭拔节奏,如“公如大国楚,吞五湖三江”(《子瞻诗句妙一世》)。
-
瘦硬奇崛:语言锤炼冷僻,意象独特,如“露湿何郎试汤饼,日烘荀令炷炉香”(《观王主簿家酴醾》)。
-
-
诗学理论
-
提出“夺胎换骨”“无一字无来处”,强调在传统中创新,影响江西诗派“以学问为诗”的倾向。
-
-
题材局限
-
多书斋雅趣、酬唱题画,社会现实题材较少,如《双井茶送子瞻》以茶喻人,显文人雅致。
-
三、苏黄异同比较
维度 | 苏轼 | 黄庭坚 |
---|---|---|
创作观 | 崇尚自然天成,反对雕琢 | 注重法度技巧,讲究字字有来历 |
语言风格 | 流畅奔放,如行云流水 | 精炼拗折,如老吏断案 |
情感表达 | 直抒胸臆,旷达洒脱 | 内敛含蓄,多以典故曲折达意 |
后世影响 | 开创豪放词派,诗风不可复制 | 奠定江西诗派,形成可学之法度 |
四、历史评价与影响
-
苏轼被推为“宋诗第一人”,陆游称其“天风海雨逼人”,金代元好问评:“东坡圣处,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,不得不然之为工也。”
-
黄庭坚被江西诗派尊为宗祖,方回列其为“一祖三宗”之一(杜甫为祖,黄与陈师道、陈与义为宗)。
-
争议:张戒《岁寒堂诗话》批评黄诗“过于出奇”,而朱熹则认为苏诗“不腻”而黄诗“费安排”。
关键作品举例
-
苏轼: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《惠崇春江晚景》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
-
黄庭坚:《登快阁》《寄黄几复》《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》
苏黄并立,一重才情,一重法度,共同塑造了宋诗“尚理趣、重学问”的典型气质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上一篇:宋初之诗分三派各为何
下一篇:南宋之诗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