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(俱)是什么意思
具通俱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具通俱
具音jù。具和俱上古同属见纽侯部,同音通假。具的本义是准备菜餚或酒席。《说文》:“具,供置也。”通具,都,一起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”(太师尹氏威赫赫,百姓都在把你看。赫赫,势位显盛的样子。)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见侯生,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,辞决而行。”(见到侯嬴,把自己之所以要去和秦军拚死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他,告辞诀别后准备出发。决,同诀。)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”(希望项伯全部转告我实在不敢背弃项王的恩德。倍,通背,背弃。)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”(见到打鱼人,就十分惊讶,问他从哪儿来,渔人一一回答了他的问话。)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。”(到了第二年,政事顺利,百姓和乐,各种废弛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。越,通粤,介词,于,到。)
俱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俱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俱-古代汉语字典
俱jù
【释义】:
①在一起。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:“兵之所自来者上矣,与始有民俱。”(上:久。)②一起,全,都。《吕氏春秋·忠廉》:“乃与要离俱涉于江。”(要离:人名。)《韩非子·八经》:“名实俱至。”③同,一样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所谓后者,应不俱也。”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前生为兄,后生为弟,今虽俱日,亦宜以先生为兄。”
【辨析】俱、具。二词都有“全”、“都”的意思,但“俱”的意义侧重指不同的事物共同发生某一动作或变化;而“具”侧重指同一事物内部无一遗漏。
俱-常用古汉语字典
俱jù
【释义】:
[动]在一起,偕同。《战国策·荆轲刺秦王》: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,仆所以留者,待吾客与俱。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:为一说,使与书俱。[副]①表示统括。都,全部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府吏马在前,新妇车在后,隐隐何甸甸,俱会大道口。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?②表示共同。一起。司马迁《鸿门宴》:私见张良,具告以事,欲呼张良与俱去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有怠而欲出者,曰:“不出,火且尽。”遂与之俱出。
俱-常用字详解字典
俱jù
从人具声,形声,
,10画。全;都
俱乐部△面面俱到|百废俱兴。
俱-敦煌俗字典
俱jù
甘博004-13《賢愚經》:“與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。”
Φ096《雙恩記》:“王都既是王舍,佛住鷲峰,山、都兩處雙彰,自、他二化俱說。”“鷥峰、王舍兩俱美。”“與天眾俱。”
俱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俱jù
【释义】:
表示不同的主体发出同样的动作或者具备相同的特征,相当于“都”
万事俱备|面面俱到。
“百废俱兴”的“俱”,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》推荐使用,不要写作“具”。
俱-汉字异读字典
俱
㈠jù 全;都。如:百废俱兴。
㈡jū ①〔引〕在一起。《国策·齐策二》:“衍也吾仇,而仪与之俱。”②〔引〕一样;相同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所谓后者,应不俱也。”③〔专〕姓。晋代有俱石公。
俱-金瓶梅字典
俱
jù 《广韵》:皆也,具也。 举朱切 遇合三平虞见
全部。 父母双亡,兄弟俱无。(二6下6)铺的盖的,俱是西门庆出。(十一11下2)
俱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俱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