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学文化 > 桐城派之方式和禁忌

桐城派之方式和禁忌

国学文化2025/7/24 9:51:26浏览次数:

桐城派之方式和禁忌

(一)官名、地名应用现制。
(二)亲属名称应仍《仪礼》丧服、《尔雅》丧服之旧。
(三)凡所涉笔,皆有六籍之精华。
(四)非阐道翼教、有关人伦风化者不苟作。
(五)不可入语录中语、魏晋六朝藻丽俳语、汉赋中板重字法、诗歌中隽语、南北史佻巧语。


桐城派作为清代影响最大的古文流派,其创作方式以“义法”为核心,强调文章的思想性(义)与形式规范(法),同时也有严格的禁忌,以避免偏离其文学主张。以下是其具体方式与禁忌:


一、桐城派的创作方式

1. 义法论(核心理论)

  • “义”(内容要求):

    • 文章需符合儒家义理,强调“文以载道”。

    • 推崇程朱理学,主张文章应有道德教化作用。

    • 代表作:方苞《狱中杂记》(纪实与义理结合)。

  • “法”(形式要求):

    • 结构严谨,层次分明,避免松散。

    • 语言简洁,去浮华,求“雅洁”。

    • 代表作:姚鼐《登泰山记》(结构清晰,语言精炼)。

2. 神气音节说(刘大櫆)

  • “神气”:文章要有内在气势,避免呆板。

  • “音节”:注重朗读时的节奏感,使文章朗朗上口。

  • 代表作:刘大櫆《论文偶记》。

3. 义理、考据、辞章合一(姚鼐)

  • 义理:思想内容符合儒家道德。

  • 考据:引经据典需严谨,避免空谈。

  • 辞章:文辞要优美,但不能华而不实。

  • 代表作:姚鼐《复鲁絜非书》。

4. 推崇唐宋八大家

  • 以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、苏轼等为典范,反对明代复古派的“文必秦汉”。


二、桐城派的创作禁忌

1. 忌浮华绮靡

  • 反对六朝骈文的华丽辞藻,如徐陵、庾信风格。

  • 禁止使用过度修饰的典故和排比对仗。

2. 忌空疏无物

  • 文章必须有实际内容,不能空洞说理。

  • 反对明代“公安派”“竟陵派”的性灵小品文风。

3. 忌结构松散

  • 文章需有严密逻辑,不能东拉西扯。

  • 如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虽情感真挚,但桐城派认为其结构不够严谨。

4. 忌俚俗口语

  • 语言必须雅正,避免市井俗语。

  • 如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虽生动,但被认为“不入流”。

5. 忌偏离儒家正统

  • 不可宣扬佛道异端思想,必须符合程朱理学。

  • 如袁枚的性灵诗论被桐城派批评为“不正统”。


三、桐城派的影响与流弊

1. 正面影响

  • 使清代古文回归严谨、雅正的文风。

  • 影响近代散文家如曾国藩、林纾、严复等。

2. 流弊

  • 后期过于拘泥“法度”,导致文章僵化。

  • 被阳湖派、湘乡派批评为“陈腐守旧”。


总结

桐城派的创作方式以“义法”为核心,强调思想正统、结构严谨、语言雅洁,其禁忌主要针对浮华、空洞、俚俗、非儒的文风。虽然影响深远,但后期因过于保守而受到批评,最终被新文化运动所取代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