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衡潜夫论抱朴子各为何人所著
以下是三部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的作者及简要介绍:
1. 《论衡》
-
作者:王充(东汉,约公元27年—97年)
-
特点:
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著作,共85篇(今存84篇)。王充以“疾虚妄”为宗旨,批判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、天人感应等迷信思想,主张“元气自然论”,强调理性思考。 -
名句:
“天地合气,万物自生。”(《自然篇》)
2. 《潜夫论》
-
作者:王符(东汉,约公元85年—163年)
-
特点:
政治批判著作,共36篇。王符因隐居不仕而自称“潜夫”,书中抨击东汉中后期的社会腐败、吏治黑暗,提出“国以民为基”的民本思想,兼具儒家与法家色彩。 -
名句:
“为国者,必先知民之所苦。”(《述赦篇》)
3. 《抱朴子》
-
作者:葛洪(东晋,公元284年—364年)
-
特点:
道教经典,分内篇(20卷)与外篇(50卷)。内篇论神仙方药、炼丹养生,外篇谈儒家伦理与社会政治。葛洪将玄学、道教与儒学结合,奠定了道教理论体系。 -
名句:
“内宝养生之道,外则和光于世。”(《内篇·释滞》)
三书关联与差异
-
时代背景:
《论衡》《潜夫论》成书于东汉(批判社会),《抱朴子》成书于东晋(道教兴起)。 -
思想倾向:
王充重理性批判,王符重政治改良,葛洪重宗教实践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上一篇:何谓七略
下一篇:隋唐二代子学之情形若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