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学文化 > 清光绪以后精于诸子学者何人

清光绪以后精于诸子学者何人

国学文化2025/7/8 9:13:43浏览次数:

清光绪以后精于诸子学者何人

孙诒让有《墨子闲诂》,曹耀湘有《墨子笺》,王先谦有《荀子集解》,王先慎有《韩非子集解》,郭庆藩有《庄子集释》,此其最著者也。


清代光绪年间(1875—1908)至民国初期,诸子学研究迎来新的高潮,涌现出一批精于诸子校勘、训诂、义理阐发的学者。以下分领域列举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:


一、考据校勘派

  1. 孙诒让(1848—1908)

    • 代表作:《墨子间诂》《札迻》《周礼正义》

    • 贡献:以乾嘉方法校释《墨子》,解决文本难题,推动墨学复兴;《札迻》校勘诸子数十种,为清代校勘学集大成者。

  2. 王先谦(1842—1917)

    • 代表作:《荀子集解》《庄子集解》

    • 贡献:汇集历代注疏,兼下己意,尤以《荀子集解》为晚清最权威注本。

  3. 于鬯(1854—1910)

    • 代表作:《香草校书》《香草续校书》

    • 贡献:以音韵训诂校勘诸子,多发前人所未发,如考订《老子》《吕氏春秋》疑难字句。


二、义理阐发派

  1. 章太炎(1869—1936)

    • 代表作:《国故论衡》《齐物论释》

    • 贡献:以佛学、西学解诸子,尤重《庄子》,提出"齐物哲学",将子学纳入现代学术体系。

  2. 梁启超(1873—1929)

    • 代表作:《墨子学案》《先秦政治思想史》

    • 贡献:以西方学科视角重构诸子思想体系,推动墨家、法家研究的现代化转型。

  3. 刘师培(1884—1919)

    • 代表作:《国学发微》《周末学术史序》

    • 贡献:以社会学方法分析诸子流派,强调"诸子出于王官"说,影响深远。


三、辑佚与辨伪

  1. 王仁俊(1866—1913)

    • 代表作: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》

    • 贡献:辑录先秦两汉子书佚文,补马国翰之不足。

  2. 罗振玉(1866—1940)

    • 贡献:利用敦煌文献、甲骨文考证诸子成书年代(如《老子》),开出土文献与诸子互证先河。


四、新出土文献研究

  1. 王国维(1877—1927)

    • 代表作:《简牍检署考》《殷周制度论》

    • 贡献:以"二重证据法"考订诸子背景,如通过甲骨文验证《老子》"道"的概念渊源。


五、清末民初学术转型的代表

  • 严复(1854—1921):译介西方思想时常引诸子(如《老子》《庄子》)作比附,激发中西哲学对话。

  • 胡适(1891—1962):1919年出版《中国哲学史大纲》(上卷),以实用主义重新诠释诸子,标志子学现代研究的开端。


特点总结

  1. 方法论革新:乾嘉考据与西学交融(如章太炎、胡适)。

  2. 研究范围扩展:从儒家、道家扩展到墨家、名家(如孙诒让、梁启超)。

  3. 材料突破:甲骨、敦煌文献与传世诸子互证(罗振玉、王国维)。

此阶段学者既承清代朴学余绪,又启现代哲学史、思想史研究,堪称中国诸子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