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武帝时之散文作家为谁
汉武帝时期(前141—前87年)不仅是辞赋的黄金时代,散文创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。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家主要分为三类:政论散文家、历史散文家、书表奏议作家,其作品以思想深刻、文风雄健著称。以下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:
一、政论散文家
1. 董仲舒(前179—前104年)
-
代表作品:《天人三策》《春秋繁露》
-
特点:
-
以儒家思想为核心,提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文风严谨,逻辑缜密。
-
融合阴阳五行学说,构建“天人感应”理论体系,如《天人三策》中“道之大原出于天,天不变,道亦不变”。
-
-
影响:其文为汉代官方哲学奠定基础,成为此后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纲领。
2. 东方朔(前154—前93年)
-
代表作品:《答客难》《非有先生论》
-
特点:
-
以诙谐寓言讽喻时政,如《答客难》揭露士人在专制皇权下的困境:“尊之则为将,卑之则为虏。”
-
语言犀利,寓庄于谐,开创“设难体”散文。
-
二、历史散文家
司马迁(前145或前135—约前86年)
-
代表作品:《史记》
-
特点:
-
开创纪传体通史,以人物为中心,文风雄浑跌宕,兼具史诗性与文学性。
-
艺术成就:
-
人物刻画鲜活(如项羽的悲壮、刘邦的权变);
-
语言生动传神(如《鸿门宴》的戏剧性描写);
-
情感充沛(《伯夷列传》借古抒愤)。
-
-
思想性:突破官方史学框架,揭露社会矛盾(如《酷吏列传》批判严刑峻法)。
-
-
影响:鲁迅赞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,成为后世史传文学典范。
三、书表奏议作家
1. 严助(?—前122年)
-
代表作品:《谕意淮南王书》
-
特点:
-
作为武帝近臣,其奏议文辞犀利,善于论辩,如劝谏武帝勿伐闽越时,以“兵者凶器”喻战争之害。
-
2. 主父偃(?—前126年)
-
代表作品:《推恩令疏》
-
特点:
-
提出“推恩令”削弱诸侯,奏疏逻辑严密,直指要害,体现法家务实风格。
-
3. 徐乐(生卒年不详)
-
代表作品:《上武帝书言世务》
-
特点:
-
分析秦亡教训与汉政得失,提出“天下之患在于土崩”的著名论断,文风质朴而深刻。
-
四、其他散文作家
-
枚皋:
-
虽以赋闻名,但其书表类散文(如《谏伐匈奴书》)亦具实用性,惜多散佚。
-
-
终军(?—前112年):
-
《自请使匈奴书》展现少年使节的胆识,语言慷慨激昂。
-
五、武帝时期散文的整体特点
-
内容上:
-
以治国理政为核心,兼具历史反思(司马迁)与哲学建构(董仲舒)。
-
-
风格上:
-
政论散文雄辩深刻(董仲舒),历史散文鲜活生动(司马迁),书表奏议简洁务实(严助)。
-
-
思想上:
-
儒法并用,既强调道德教化(董仲舒),也重视权术策略(主父偃)。
-
六、历史意义
武帝时期的散文:
-
为汉代政论散文树立典范(如东汉班固《汉书》继承《史记》笔法);
-
推动实用文体(奏、疏、书)的文学化;
-
其“文以载道”的传统影响唐宋古文运动。
附表:武帝时期主要散文作家及作品
作家 | 类别 | 代表作品 | 核心思想/贡献 |
---|---|---|---|
董仲舒 | 政论散文 | 《天人三策》《春秋繁露》 | 确立儒学正统,构建天人感应理论 |
司马迁 | 历史散文 | 《史记》 | 开创纪传体,融合史学与文学 |
东方朔 | 讽喻散文 | 《答客难》 | 以寓言批判政治,文风诙谐犀利 |
严助 | 奏议文书 | 《谕意淮南王书》 | 以辩才辅佐国政,文辞切中时弊 |
主父偃 | 政论奏疏 | 《推恩令疏》 | 提出削弱诸侯之策,逻辑严密务实 |
汉武帝时期的散文作家,以其思想深度与艺术成就,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政论与史传散文的高峰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上一篇:汉武帝时文学极盛其原因安在
下一篇:词赋之变为排偶始于何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