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雄班固张衡之文如何
扬雄、班固、张衡作为两汉辞赋的代表作家,其文风既有汉代辞赋的共性特征,又各具个性,呈现出从西汉大赋到东汉抒情小赋的演变轨迹。以下从文体特点、文学成就、历史地位等方面具体分析:
一、扬雄:西汉大赋的集大成者
-
文体特征
-
模仿与超越:早期模仿司马相如,《甘泉赋》《羽猎赋》极尽铺陈之能事,以"劝百讽一"为结构范式。
-
理性反思:晚年《法言》《太玄》转向哲学思考,自评赋作"雕虫篆刻,壮夫不为"。
-
语言实验:独创"连珠体"(如《连珠》),开后世骈俪小品先河。
-
-
代表名句
"鞭宓妃,饷屈原,彭胥伯侨,羡门高溪。"(《甘泉赋》)
"客徒欲朱丹吾毂,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。"(《解嘲》) -
文学史地位
-
刘勰《文心雕龙》称其"辞赋宗匠",但因其模拟色彩受到苏轼"以艰深文浅陋"的批评。
-
二、班固:东汉典丽雅正的史家之文
-
文体特征
-
史传笔法:《两都赋》首创"京都赋"题材,以"西都宾"与"东都主人"对话结构全篇,理性对比长安与洛阳。
-
骈化倾向:对偶工整程度远超西汉赋,如"左据函谷二崤之阻,表以太华终南之山"。
-
颂圣主题:强调"宣上德而尽忠孝"(《两都赋序》),体现东汉赋的政治功能。
-
-
代表名句
"宫阙光明,阙庭神丽,奢不可逾,俭不能移。"(《两都赋》)
"雷奔电激,草木涂地,山渊反复。"(《答宾戏》) -
文学史地位
-
其《汉书》语言凝练,王充赞"文义浃备,纪事详赡",直接影响魏晋骈文发展。
-
三、张衡:科学与文学的双峰并峙
-
文体特征
-
题材突破:《二京赋》虽效法班固,但增加市井描写(如"鬻良杂苦,蚩眩边鄙");《归田赋》开创抒情小赋。
-
情感张力:《思玄赋》《髑髅赋》融合老庄思想,展现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。
-
科学想象:《浑天仪注》以文学笔法写天文,体现"文理交叉"的独特性。
-
-
代表名句
"苟纵心于物外,安知荣辱之所如?"(《归田赋》)
"夫水所以载舟,亦所以覆舟。"(《东京赋》) -
文学史地位
-
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将其与蔡邕并称"张蔡",其抒情小赋直接启迪建安文学。
-
四、三人风格对比
维度 | 扬雄 | 班固 | 张衡 |
---|---|---|---|
句式 | 散韵结合,气势磅礴 | 骈散相间,典重工整 | 骈俪化明显,音律谐美 |
题材 | 畋猎祭祀 | 京都礼制 | 京都+抒情+哲理 |
思想 | 儒家讽谏→道家超脱 | 正统儒家 | 儒道交融 |
影响 | 汉赋程式化完成者 | 骈文先驱 | 魏晋赋风转型关键 |
五、文学史意义
-
形式演变:三人作品清晰展现汉赋从"散体大赋"到"骈俪小赋"的嬗变。
-
精神转向:由对外部世界的铺陈(扬雄)→对制度文明的颂扬(班固)→对个体心灵的关注(张衡)。
-
后世影响:张衡《归田赋》被视作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的先声,班固《答宾戏》启发了陆机《演连珠》等骈文创作。
章太炎在《国故论衡》中的评价颇具概括性:"子云(扬雄)凝重,孟坚(班固)渊雅,平子(张衡)兼其华实,而参以玄思。"此语可谓的评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上一篇:词赋之变为排偶始于何时
下一篇:建安七子为谁其诗文如何